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征,以及改良性电抽搐治疗(MECT)前后视觉P300波幅与潜伏期的变化情况,明确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应用改良性电抽搐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计23例作为试验组(MECT组),选取年龄、性别构成、文化程度、利手性相匹配的单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2例(药物组)和正常健康者24例作为对照组。在MECT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及第1、2、4、8周末共6个时间点(分别对应于测试时间点1、2、3、4、5、6)分别进行oddball范式下的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MECT组和药物组被试同时进行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以评估精神症状改善情况,并在第1、2、6测试时间点对三组被试进行韦氏记忆测验(WMS-RC)了解被试记忆情况。比较:1.MECT组和药物组治疗效果;2.三组被试对靶刺激的平均反应时及正确反应率之间的差异;3.三组被试视觉P300在Fz、Cz、Pz电极位点平均波幅、潜伏期之间的差异。结果:1.治疗效果比较:依据PANSS减分率计算,MECT组治疗有效率为82.61%,药物组治疗有效率为81.8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P=0.799)。MECT疗程刚结束时该组患者PANSS阳性分、一般分和总分皆低于药物组(t(43)=5.286、2.260、2.406, P=0.000、0.029、0.021),而阴性分高于药物组(t(43)=7.608,P=0.000)。随访结束时两组各因子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行为学数据比较:①以对靶刺激的平均反应时为独立变量的方差分析显示,三组被试在先后6次测试结果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66)=0.288、2.121、0.607、0.504、0.439、0.380,P=0.751、0.128、0.548、0.607、0.647、0.685)。MECT组第2次测试时的反应时最长,但与药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②以对靶刺激做出反应的正确率为独立变量的方差分析显示,三组被试在先后6次测试结果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6)=8.245、11.949、3.999、3.307、4.531、3.653,P=0.001、0.000、0.023、0.043、0.014、0.031),MECT组和药物组的反应正确率始终低于正常对照组。MECT组第2次测试时的正确率最低,且低于药物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3、0.000)。3.P300数据比较:以组别为组间因素,电极位点和测试时间点为组内因素,①对P300平均波幅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显著(F(2,66)=15.887,P=0.000),MECT组和药物组波幅皆低于正常对照组;电极位点主效应显著(F(2,66)=442.564,P=0.000),Pz点波幅最高;测试时间主效应显著(F(5,63)=80.722,P=0.000),随时间的延长波幅逐渐增大;电极位点×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4,64)=14.692,P=0.000);测试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10,58)=28.406,P=0.000);电极位点×测试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10,58)=3.549,P=0.004)。②对P300平均潜伏期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明显(F(2,66)=4.035,P=0.022),MECT组和药物组潜伏期皆长于正常对照组;电极位点主效应显著(F(2,66)=9.858,P=0.002),Cz位点潜伏期最长;测试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5,63)=116.745,P=0.000),第2次测试时的潜伏期最长;测试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10,58)=40.318,P=0.000)。结论:1.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视觉P300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的特点,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经过治疗后两项指标均有改善,提示视觉P300波幅以及潜伏期是精神分裂症的状态标志。2. MECT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P300波幅升高,潜伏期出现短暂延长后逐渐缩短,表明MECT对认知功能存在短期不良影响,但就长期疗效而言,MECT可能具有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