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溶藻细菌的溶藻特性及其溶藻活性代谢产物的初步分离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88131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藻细菌是防治水华和赤潮的潜在微生物。对广州某池塘筛选、鉴定出的三株溶藻细菌L7、L8和L18(L7、L8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L18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为探讨溶藻细菌工程运用的可行性,通过池塘模拟试验,观察溶藻细菌对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溶藻细菌使水体叶绿素a的含量降低,水体藻类群落结构变化,藻类数量减少,藻类优势种改变。为获得理想的溶藻效果,溶藻细菌需要一定的初始浓度。 2、研究三株溶藻细菌的溶藻特性,为分离溶藻活性代谢产物奠定基础。三株溶藻细菌的溶藻方式都为间接溶藻,都产生对水华鱼腥藻具有较强溶藻效果的溶藻活性代谢产物。在pH值为5.5、7.0、8.5和10.0四种条件下进行溶藻实验,当pH值为8.5时,L7溶藻活性代谢产物对水华鱼腥藻的去除率达到85.78%;当pH值为10时,L8和L18溶藻活性代谢产物对水华鱼腥藻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84%和78.72%。三株溶藻细菌溶藻活性代谢产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无菌滤液分别在50℃、70℃和90℃中水浴20min,或在121℃中高温处理20min后,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仍高于73%。L7的无菌滤液调至pH值4.0或2.5,两小时后丧失溶藻活性;L8和L18的无菌滤液调至pH值4.0,两小时后未丧失溶藻活性,调至pH值2.5,两小时后丧失溶藻活性。 3、为获得较高活性和浓度的目标产物,研究了培养基对溶藻效果的影响。在牛肉膏蛋白胨、淀粉、查氏和高氏1号四种培养基中培养细菌,淀粉培养基既利于分离产物又可获得较高活性和浓度的目标产物: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L7可达93%,L8可达89%,L18可达90%。以淀粉培养基为基础,碳、氮源组合依次为淀粉+(NH<,4>)<,2>SO<,4>、淀粉+(NH<,4>)<,2>SO<,4>,葡萄糖+KNO<,3>时,三株溶藻细菌L7、L8、L18的溶藻活性代谢产物溶藻活性最高。对上述培养基的各组份进一步从量上进行优化后,L7不需碳源,增大氮源量;L8不需氮源,同时减少碳源量;L18碳源需要量减少,盐度及含磷量增加。 4、对溶藻活性代谢产物进行初步分离。有机溶剂四氯化碳对溶藻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较为彻底,有效成分集中在水相;再以三倍无水乙醇分离水相部分,有效成分基本集中在沉淀部分。溶藻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过程会导致部分溶藻活性丧失。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氮污染严重。传统自养硝化-缺氧反硝化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与经济有效的废水脱氮手段。然而,自养硝化菌生长速度缓慢并对温度的敏感,使硝化过程通常成为脱氮环节瓶颈
WC-Co硬质合金是一种性能优越的工具材料,纳米复合技术和材料的发展给它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硬质合金强度与硬度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双高”,在很多领域得到
Al-Zn-Mg-Cu系合金能作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厚截面结构材料,但存在较高的淬火敏感性,往往满足不了设计要求。杂质Fe和Si对该系合金淬火敏感性的研究鲜有报导。本文采用末端淬火实
利用氮杂芴良好的平面性、刚性及其所含的吡咯环在电荷分离过程中表现出比苯环低的芳香稳定化作用和噁二唑较强的电子亲和势及电子传输功能,设计合成了四个全共轭结构的新型
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在生产的各个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工控领域,嵌入式系统以其可靠性高,体积小和成本低而成为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但是针对嵌入式监控系统的组态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效果一直不高,对此,教师可通过加强阅读教学、增加学生素材积累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
高能球磨是材料制备新技术之一。球磨过程中的摩擦化学效应将会导致球磨物质一系列的物相和性质变化。镍硅系金属间化合物作为潜在的新型高温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已得到国内外材料科技工作者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特别是,Ni_3Si金属间化合物具有高温强度高、密度低、耐蚀性优异等突出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高强耐蚀新型高温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但是,目前对这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特别是相关技术特性的研究和认识还
计算机技术与测量仪器技术的结合,出现了新的测试仪器——虚拟仪器。采用虚拟仪器的软件战略,是第三代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运用虚拟仪器技术能够达到共享硬件和软件资源,快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