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0.7-2020.7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医院血液内科诊治的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结果:1.207例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cell lymphoma,DLBCL)149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0.7-2020.7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医院血液内科诊治的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结果:1.207例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cell lymphoma,DLBCL)149例(71.98%),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45例(21.74%),外周T细胞淋巴瘤5例(2.42%),NK/T细胞淋巴瘤3例(1.45%),滤泡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淋巴瘤2例(0.97%),Burkitt淋巴瘤1例(0.48%),套细胞淋巴瘤1例(0.48%),浆母细胞淋巴瘤1例(0.48%)。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DLBCL和MALT淋巴瘤。2.治疗及随访资料完整的143例PGL患者的病理类型为DLBCL 111例,MALT淋巴瘤32例。其中胃DLBCL患者中单纯DLBCL105例,伴MALT成分DLBCL6例。PGL中位年龄54岁(17-84岁),病变部位好发于胃窦及胃体。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反酸及恶心呕吐;143例PGL患者5年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84.0%,5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率77.4%。胃DLBCL与胃MALT患者OS与PFS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111例胃DLBCL患者5年OS和PFS分别为80.7%和76.3%(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高龄(>60岁)、晚期、白蛋白降低与较差OS和PFS相关;国际预后指数评分≥2、β2-微球蛋白升高与较差OS相关;LDH升高或non-GCB亚型的胃DLBCL患者OS有较差的趋势,可能导致不良预后。多因素分析中年龄和分期为独立预后因素。4.32例胃MALT患者5年OS和PFS分别为96.9%和79.8%(中位随访时间34.5个月)。晚期、β2-微球蛋白升高、白蛋白降低与较差OS、PFS明显相关。5.手术与胃DLBCL患者OS及PFS无明显相关(P=0.542;P=0.968);利妥昔单抗与胃DLBCL患者OS及PFS无明显相关(P=0.385;P=0.537)。结论:1.PGL最常见病理类型为DLBCL,其次为MALT。2.PGL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好发于胃窦及胃体,常表现为腹痛腹胀、反酸及恶心呕吐3.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分期、国际预后指数评分、β2-微球蛋白、白蛋白与胃DLBCL预后相关。LDH升高或non-GCB亚型的胃DLBCL患者OS有较差的趋势。多因素分析中年龄、分期为独立预后因素。4.单因素分析中分期、β2-微球蛋白、白蛋白与胃MALT淋巴瘤预后相关。5.未发现添加手术治疗或利妥昔单抗对胃DLBCL患者的预后有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评估行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的术前衰弱状态,研究术前衰弱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全身麻醉下择期行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入选标准:1)年龄≥65岁且<90岁,性别、民族不限;2)预计手术时间≥2小时;3)原发肿瘤,手术前未经过放疗、化疗的治疗措施;4)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受试者排除标准:1)拒绝参加本研究;2)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癫痫、帕金森病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是指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局部治疗之前进行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方法,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s)的视觉定量评估缺乏精确性和可重复性。有研究表明,TILs及TILs亚型在新辅助治疗后乳腺癌患者中具有极高的预后价值。因此,我们通过对比显微镜下视觉评估(Visual assessment,V
目的:回顾性分析锁上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癌放疗的价值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合并锁上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189例,其中男性137例,女性52例。根据锁上淋巴结(S CLN)转移确诊时间,分为首诊时确诊SCLN转移组(首诊组)86例,治疗后出现SCLN转移组(治疗后组)103例,其中术后出现SCLN转移患者(术后组)74例,放化疗后出现SCLN转移患者(放化疗后组)29
目的:探究食管癌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断为食管癌并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内容有,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术后病理类型,吸烟史,术前化疗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情况;术前实验室检验结果: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术中信息:麻醉方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数量,术中输注血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及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旨在优化该类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策略,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纳入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11例,术前接受3~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后3周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BMI18~30kg/m2,无严重神经、精神、呼吸及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无
目的:两种氧疗模式在放射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肺癌患者中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中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肺癌放射治疗后1-6月间出现放射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计62例。根据美中中家癌症研究所共同毒性标准3.0版(CTCAE 3版)[1],选择CT中是为2、3是的患者。根据氧疗模式不同,中为A、B组,A组为使用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患者,共纳入33例(n=33),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乳腺癌治疗和生存相关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影响患者预后和手术方式以及对乳腺癌患者的后续治疗。随着乳腺癌治疗方法的不断探究,新辅助治疗在乳腺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使得新辅助治疗疗效成为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对于未达到p CR的乳腺癌患者,与预后相关的预后指标显得尤为重要。第一部分基于多模态深度学习预测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目的:本研
第一部分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与血清肿瘤标志物之间关系的探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血清肿瘤标志物(Serum Tumor Marker,STM)之间的关系,探讨STM对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胸腔积液EGFR基因检测和STM检测的708例NSCLC患者的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女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年增加,占所有恶性肿瘤的7%~10%。随着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中取得良好疗效,乳腺癌的免疫治疗也逐渐兴起,成为了研究热点。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病理医生PD-L1(Ventana SP142)IC评分判读的一致性,并且为PD-L1 IC评分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AI)辅助模型。第二部分从空间与时间
第一部分基于朴素贝叶斯预测ER弱阳性乳腺癌亚组目的: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利用人工智能提取浸润性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来建立预测ER表达状态的模型,用于识别ER弱阳性患者中临床病理特征类似于ER阴性的患者,为这些患者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对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训练队列纳入2012年ER阴性(<1%)患者139名(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