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e11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拟对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在翻译中起到的作用进行描述性的研究。通过对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和在翻译中作用的探讨,以及对林语堂作为译者的主体性及林译《浮生六记》的案例分析,笔者提出,由于译者的主观性诸如文化取向,人生哲学,审美态度等会影响译者对于文本的选择,文本的理解及文本的再表达,译者主体性是翻译中不可避免并合理的存在。上世纪上半叶及以前的翻译研究之主流是以文本为中心,强调原文和译文语言层面的对比分析,在西方多围绕“对等”,而国内则围绕“信,达,雅”展开。译者的地位低下,甚至被认为是从属于原作者;翻译被认为只是对原文亦步亦趋,译者的主体性因而受到忽视,是为“隐形的译者”。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许多跨学科学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对翻译这一领域倾注了热情,其多元化,跨学科的相互交流,渗透的研究模式,使西方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译者的主体性和文化身份也随之进入众多研究者的视野。然而围绕这一话题仍有许多质疑和争议,有的学者担心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的过多关注会鼓励译者在翻译时的主观任意性。翻译理论的“文化转向”后,新的翻译理论纷纷产生,如多元文化理论、操纵学派、目的论学派、阐释学理论和解构主义理论。这些理论以它们各自富有洞察力的视角,推动了译者地位的提高和译者在翻译中主体性的认识。结合以上视角,笔者尝试为“译者主体性”作这样一个界定:译者的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原文、时代和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制约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内涵为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文化创造性和审美创造性。作为翻译主体,译者在翻译中必须充分发挥他/她的主观能动性。换言之,译者在翻译各阶段都会表现出他/她的主体性,并在最终的翻译文本中留下这种痕迹。“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先生是向西方介绍中华文化的杰出人物,他用英语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曾轰动欧美文坛,影响深远,并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浮生六记〉〉是林语堂先生最见功力的译作,前后易稿不下十次,在英国杂志上发表后颇受推许。此书是清代苏州文人所著笔记体自传,其中的沈复和芸虽然饱经沧桑,却一意追求自然和艺术之美的“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生活正与林语堂恬淡而诗意栖居的人生理想不谋而合,也是他最想向西方传递的中国处世哲学的精华。这本小书里充满各种文化元素:价值观,道德习俗,宗教信仰,文学,典故,园林建筑,起居服饰等,对译者来说既具挑战性,又提供了足够空间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因此林译《浮生六记》从文本选择,理解到再现都尽显林的主体性:他的文化取向,人生哲学和美学态度等。以上理论探讨和构建,以及林语堂作为译者的主体性和林译《浮生六记》的案例分析证实了笔者提出的假设,即:由于译者的主体性诸如文化取向,人生哲学,审美态度等会影响译者对于文本的选择、文本的理解及文本的再表达,译者主体性是翻译中不可避免并合理的存在。但必须指出的是,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就本质而言是描述性的;译者主体性是我们研究和描述的对象,而非提倡或规定的翻译标准。
其他文献
哥特小说,简言之,即一种恐怖和鬼怪小说,多以中世纪的城堡、修道院、废墟、或者荒野为背景,描写由于满足个人情欲或争夺财产而引起的迫害、谋杀等笼罩着神秘恐怖气氛、具有怪诞紧
口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门重要语言训练技能课,但是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广泛存在着课堂教学的课时量不足、语言环境缺失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目前对外汉语
传统的翻译理论中原作者和原著中心论占绝对统治地位,这使得作者和原著成为了神圣不得侵犯的崇拜对象。而译者和译著成为不敢越雷池的被动接受对象。译者只能亦步亦趋地对原著
在中小企业发展普遍急需资金与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之间的矛盾中,政府、银行、企业构成博弈的三方。本文从博弈的条件分析入手认为:造成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统计学与数学的结合与交叉,是用数学手段表达经济关系的学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并在经济理论指导下测定、分析和研究经济现象的。计量经济模型往
为了满足我国经济文化深层次的发展需要,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教育部在2004年2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二十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女权主义作家之一。在以反战为主题的作品《三个旧金币》中,伍尔夫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提出她对战争
家庭暴力,特别是针对妇女、儿童和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家庭暴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国际问题。在我国,家庭暴力行为也在日趋增多,它严重地侵犯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的安定。然
查尔斯·狄更斯11岁那年,由于父亲对家庭财务管理不慎而导致全家入狱,他则被送往一家鞋油厂自谋生计。这段难以启齿的经历对狄更斯影响深远。在公众场合他对家庭变故及鞋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