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余信息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数量特征又具有质量特征,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重点关注盈余的数量特征而忽视盈余的质量特征。国内外先后出现的一系列盈余造假事件,使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研究会计盈余的重要性。我国创业板市场在酝酿了多年之后,终于在2009年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由于创业板市场刚刚建立,规章制度还不健全,企业也都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风险大,所以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进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2010年-2012年数据齐全的17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选取了常用来评价盈余质量的23个指标;然后根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数据的可获得性等方面进行了指标的初步筛选;接着采用聚类分析法,结合创业板公司实际数据进行了第二次筛选;又考虑到创业板上市公司高创新性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故又增加了体现创新性特点的指标,最终完成本文创业板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最后选择了创业板的四家公司进行了指标的案例验证。在完成指标体系的构建后,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样本上市公司整体盈余质量状况不佳,优类和良类公司占总样本的比例偏小,且不同样本公司的盈余质量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在所选的10个行业中,年度盈余质量排名大体相同,信息技术行业、文化传播行业和商务服务行业盈余质量表现整体不错,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盈余质量整体表现欠佳;盈余质量状况每年都有所好转,特别是2010年至2011年期间整体水平提升较快。本文最后用分组均值描述和案例对比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及评价的结果是合理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