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改变以往发展方式的转型攻坚阶段。经济转型问题深入到区域、产业层面,各省市区域该如何进行区域产业规划,地区产业该如何发展成为亟需研究的问题。 在有关产业和宏观经济的研究中,理论界普遍依据比较优势和贸易理论,强调生产专业化和产业集聚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产业多样性相关问题并未得到持续关注。然而现实情况是,产业多样性与专业化并非呈对立的关系,从地域大小来看,任何一个地区,大到省市国家,小到县市,都具有一定水平的产业多样性。可以说,产业多样性是区域经济的常态,其与产业专业化往往同时存在;另一方面,理论界较多关注产业多样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鲜有涉及产业多样性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从现实情况来看,产业多样性与经济波动在不同地区有不同呈现,往往具有相同产业多样性基础的地区也具有不同的经济波动特征。鉴于此,本文在全国层面,对我国30个省份探讨两个问题:产业多样性在我国各省份的表现,即我国产业多样性的衡量,和产业多样性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产业多样性的衡量需建立在产业多样性的定义基础上。目前产业多样性的定义主要为以下四个角度:产业种类数目、产业均衡分布程度、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多样性;基于此,目前主要的多样性衡量方式有:DG指标、NA指标、熵指标、PV模型和IO模型。总的来看,大部分衡量方式的基础为产业种类、产业均衡分布程度以及各行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熵指标的可分解性为衡量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多样性和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多层次衡量产业多样性,以及指标是否涵盖产业波动这三个方面,本文选择熵指标,使用1993~2012年我国30个省份行业增加值数据衡量产业多样性,并对产业多样性进行分解。 本文在衡量了1993至2012年我国30个省份的三个层次产业多样性后,着重对2002至2012年间的多样性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从2002到2012年间,加总水平产业多样性,相关产业多样性和不相关多样性,无论在变化趋势还是空间分布上,都有一定趋势和规律性。在变化趋势上,三类产业多样性大体上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三类多样性依次呈现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分布规律,且各省份之间的分化程度不断扩大。 为探讨产业多样性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本文利用了滤波法对各省份经济波动剔除趋势部分进行了衡量,并对波动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和实证分析。对经济波动的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经济波动存在周期特征,且产业多样性和经济波动,在分布规律或变动趋势上并不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对产业多样性和经济波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多样性对经济波动有影响。且影响依据时期长短而不同,短期内,产业多样性的增加会带来经济波动的增加,而长期内,产业多样性的增加能够减少经济波动,促进经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