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水库建成后,库区次级河流的水文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其对污染物质的扩散和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开始恶化,尤其是氮、磷等营养盐的聚积加剧了次级河流水体富营养化。论文针对目前重庆地区次级河流污染严重,但对其研究较少的情况,以库区次级河流之一的临江河为例,对其回水区进行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污染预测研究。 水环境本身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水质级别划分、水质标准确定都具有模糊性,因此模糊数学在水质综合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论文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临江河水环境质量现状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该模型对临江河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临江河很明显处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Ⅴ类水质级别,污染严重,而且评价过程中污染因子的权重计算表明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和总磷,反映临江河富营养化严重。论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临江河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既反映出各种因子共同作用下的水质状况,又能确定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类型,论文认为可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用于临江河等库区次级河流的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中。 在临江河现场监测实验所得水环境质量信息较少、不完全,而这种信息的不完全性实际上具有了灰色系统的基本特征。因此论文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利用DPS数据处理平台建立了溶解氧、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四个水质指标的GM(1,1)时间序列模型,各指标的预测结果分析表明: ①通过DPS平台建立各指标的GM(1,1)时间序列模型,原始数据规律性越好,所建模型的精度越高; ②通过对比发现残差分析可以提高模型精度,模型精度越优,预测值和实测值拟合越好,预测越准确,但残差分析次数越多,未来的预测结果会变大、失真; ③各指标未来6个月的预测值对比往期实测数据,发现各指标7、8月的预测值较准确,其余偏大、失真,这也符合灰色理论模型适合短期预测的特点; ④预测结果表明TN、TP和COD指标有增大,污染有加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