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涉外活动与日俱增,社会各行各业对口译的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规格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作者作为一名英语专业口译方向在读研究生,经常会应各种单位要求参加口译实践活动。在与单位职员交流过程中,作者发现尽管有不少本单位职员是英语专业毕业生,但是他(她)们仍然无法胜任口译工作,每当遇到需要口译的工作场合时,还是得依靠“外援”。这种现象引发了作者的思考:为什么在英语专业毕业生人数年年攀升的情况下,这些在大学里学习了四年英语的本科生却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口译市场要求,出现了毕业生苦恼,用人单位尴尬的两难局面?英语口译教学的现状如何?能否有一种新思路以突破目前英语口译教学瓶颈,使本科毕业生能尽快进入角色,填补日益增长的国内口译市场空缺?口译是一门专门技能训练课,是英语专业一门对于语言、文化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要求很高的综合性课程。相对于笔译课,我国的口译课开设较晚,这方面的研究与经验也相对缺乏,因此,要想突破口译教学现状,就应对口译这一职业的发展及其特点有相对全面的了解。本文的第二章便对口译的发展历史,定义、口译过程、特点及主要形式做了介绍。口译理论是指导口译教学的灵魂,有了理论性的指导,才会保证实践方向的正确性,明确实践的目的性,使实践提升到一定高度。本文第三章介绍了三种口译理论:释义理论、吉尔模式以及夏门大学口译模式。三种理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口译本质,并提出了对口译教学的指导建议,其中,吉尔模式和厦门大学模式是以口译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口译理论,对口译教学的指导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作者将这两种模式定格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基于以上铺垫,本文作者从口译市场现状出发,试图找到一种新的更高效英语口译教学方式。在口译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各种口译资格考试层出不穷,部分权威性高的口译能力考试受到了专家及社会的认可。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两个较为权威的口译资格考试:中国国家人事部认可的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CATTI)以及西方国家普遍认可的澳大利亚翻译资格认可局举办的口译考试(NAATI),得出从事口译实践所必需的技巧及能力,并将这些技巧与能力贯穿到日常口译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在对口译译员所必备的能力和技巧有明确认知的情况下,更有针对性得学习各种口译技巧,锻炼口译翻译员所需能力,从而尽快走向口译岗位。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意识是口译教学的主要目的(刘伯祥,1998),因此口译技能培训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另外,非语言因素(如背景知识、文化知识、心理状态、个人素质)等也能对口译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在学习口译过程中也应加强重视;最后便是作为一名合格译员所应遵守的职员道德标准,这关系到一个译员能否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走得远、走得正,作为教师在课堂中也应有所涉及。以上三方面均能在CATTI和NAATI考试中得到体现,将口译考试的如此精髓与高校口译教学相结合,便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希望本文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能给我国目前的高校口译教学改革有所帮助,为我国的口译教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