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活动的结构程度不同、课程内容不同,幼儿的游戏性表现也会不同,相关研究已对数学集体教学和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做过分析,因此,为探究不同活动下幼儿游戏性的表现,研究者将基于体育游戏的背景,探究幼儿游戏性表现的特点及其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本研究主要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对巴尼特(Barnett,1991)编制的《儿童游戏性量表》进行修订,最终形成《体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评价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研究者正式入园收集样本为期一个半月之久,采用自然情境下的非参与性观察,并将每次体育游戏活动录制成视频,再以修订后的量表为评价工具,逐一对H市Z幼儿园的24次体育游戏中90名幼儿(小班30名幼儿、中班30名幼儿、大班30名幼儿,共计90名幼儿,其中男女比例为1:1)的游戏性表现进行等级评定。通过对收集到的90名幼儿的游戏性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者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体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存在五个特点:第一,幼儿具有良好的愉悦性体验且高于数学集体教学和数学区活动;第二,幼儿身体协调能力较好,但是好动不安静表现并不频繁;第三,认知自发性方面,体育游戏中,幼儿注意力集中可能会导致幼儿很少变换活动,但是幼儿很少变换活动也有可能是老师的“控制”所致。而且,规则本身并不会抑制幼儿游戏性的发挥;第四,社会自发性表现并不突出,幼儿对他人基本表现出友好态度,属于游戏被动发起者;第五,游戏性中幼儿幽默感表现最不理想,但是,幽默感是衡量幼儿游戏性表现不可或缺的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性别、年龄特点:性别方面,男、女幼儿在游戏性总体方面和各个维度差异不显著,但是除社会性自发性方面女幼儿得分高于男幼儿,其他均是男幼儿得分较高;年龄方面,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游戏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小班和大班幼儿的游戏性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根据体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具体特征和分析,本研究从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丰富幼儿的游戏性体验和以幼儿发展为本,传承和改编优秀的体育游戏两个方面给出了教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