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2004年被《征兵心理检测系统》淘汰的人员进行追踪性回访,目的是了解他们一般工作、生活状况,对他们的智力或精神健康状态进行评价,检验《征兵心理检测系统》的有效性。
方法:2004年共有45个武装部进行《征兵心理检测系统》,涉及七大军区,29个省市。本研究主要追踪了陕西、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北京市、山东、山西、河南和安徽8个省市的8个武装部经《征兵心理检测系统》淘汰的应征青年,共165人。该8个武装部为:西安新城区、广西南宁武鸣县、江苏靖江市、北京丰台区、济南历城区、山西省太原小店区、河南许昌市魏都区、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区。选取该8个武装部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武装部淘汰人数较多、配合较好、展开工作比较便利等。编制《应征青年追踪量表》。追踪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应征青年追踪量表》和中国修订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部分分测验,对因智力、性格、精神病史或服药史、动机等原因淘汰的应征青年,或父母、老师、同学、村长等进行访谈或测验。
结果:
(1)《中国士兵人格问卷》的效度研究自编《应征青年追踪量表》。量表各因素Cronbachα系数均大于0.7。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经专家讨论,量表由性格、品行、人际交往和能力四个维度组成。用《应征青年追踪量表》分别对《中国士兵人格问卷》合格与不合格的应征青年测试,结果显示:对于人际交往、能力和性格因素及总分,问卷合格与不合格的青年存在显著性差异;量表与问卷的相关较好。
(2)《中国士兵智力测验》(CSIT)的效标关联效度研究表明,该测验中三个分测验与WAIS-RC言语量表相关系数在0.41~0.64之间。CSIT的三个测验有好的智力鉴别能力。
(3)《征兵心理检测系统》淘汰人员的追踪研究总结2004年应征青年心理检测8个试点单位共机检不合格1373人,全部进行结构式访谈;访谈确定淘汰165人,淘汰比率为3.81%;直接或间接追踪到淘汰青年81名,其中重复13人,实际追踪到68人,追踪理论访谈比例为49.10%,实际访谈比例为41.2%。本研究并对几个典型的智力或精神障碍的应征青年进行个案分析。
(4)《中国士兵人格问卷》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临床量表的区域间和区域内都存在显著性差异;Net、Set、Dit得分在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分数逐渐降低;农村青年得分均高于城镇,并达到显著性差异;文化程度和城乡对这三个量表的交互作用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汉族和少数民族在Net量表上有显著差异,汉族高于少数民族,但在Set、Dit量表上无显著性差异。逐步回归显示,文化程度和城乡都对Net、Set、Dit三个量表的T分数有显著影响。
结论:
(1)通过对2004年《征兵心理检测系统》淘汰应征青年的追踪研究。得出:《中国士兵人格问卷》对应征青年的性格和行为有一定预测效果;CSIT具有较好的效度。整体而言,《征兵心理检测系统》可作为适用于我国应征青年入伍心理选拔的智力、人格测试工具。它具有较好的效度。
(2)《中国士兵人格问卷》中的Net、Set、Dit量表在制定检测标准时,不需要考虑区域和民族的差异,但需要考虑文化程度和城乡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