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捕蝶者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人际功能的新发展。它在分析各种语篇类型的过程中产生,在基本框架趋于稳定后又被应用于分析各种语篇。就记叙文而言,评价理论框架下的记叙文研究主要从语类的角度进行,集中于研究记叙文的各种功能变体。对小说的阐释主要集中于应用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而对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未有涉及。本文以Martin& White(2005)和Martin& Hood(2007)为框架,全面应用态度、介入、级差三个系统,对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捕蝶者》进行了阐释。研究的主要发现有:  1)两位主人公的评价风格。在态度系统方面,男主人公克莱格对女主人公米兰达的态度几乎全部为情感,偶尔涉及鉴赏,极少有判断。其中情感不能用简单的正面负面来予以划分。这说明他不关注米兰达的行为,对米兰达的内心世界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关心她是否对他的情感做出回应,对他而言米兰达只是一只可以让他倾注所有疯狂的蝴蝶。在米兰达对克莱格的态度方面,她充分利用三种态度资源,利用频率最高的是判断,其中负面判断多于正面判断。判断主要以置身事外的眼光从社会评判角度进行,而对他的罪行并未通过社会约束直接予以控诉,而是以间接方式实现。她对克莱格的情感主要为痛恨,蔑视,同情和怜悯,其中正面情感反映了她的善良本质和温暖人性。她是自己人文主义理想的坚决实践者。她对他的鉴赏全部为否定,反映了在艺术家和异性眼中他毫无魅力可言。在他们对自己的态度方面,两人都倾向于用判断。克莱格对自己的判断几乎全为正面,判断资源被他用来开脱罪责和自我美化。米兰达对自己的负面判断多于正面判断,对她而言自我判断是一种自省和实现自我发展的方式。  在介入资源的利用上,克莱格的叙述绝大多数为借言。他的介入策略根据所谈主题的不同而变化。在评价自己时,他的策略是扩展性的,他用接纳来为不同声音开辟空间。这与他苦心营造的谦谦君子形象相符。在谈论自己的罪行时,他的策略多为收缩性的,具体来讲,他用同意来默认读者与他具有相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对否定,同意+反对,和宣告的使用表明了他对不同声音的觉察,和对这些声音的刻意反驳与压制。他对收缩性介入资源的使用表明了他同化读者价值观的企图和对自己清白无辜的捍卫。米兰达倾向于使用自言和同意。她对许多重大问题的看法都排除对话性,不提供协商空间。通过对同意的使用,她将持不同意见者的声音从当前交际中排除。她还用同意+反对,否定,和承认来与大众观点保持距离。总的来讲,她的叙述中对话空间比克莱格的要狭窄的多,这与她权威、自信的叙事口吻相符。克莱格对级差资源的使用频率明显低于米兰达。他们对聚焦的使用差别不大,主要对比在于语势。克莱格少用强化而多用量化,不善于调节感情的强度,叙事以一种就事论事,冷静客观的口吻进行。米兰达多用强化而少用量化,所有强化手段都被充分利用。常用重复来增强情感,创造性使用词汇强化手段,比喻的使用也新颖有趣。所有强化手段使她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表明她是个感性的人。  2)评价理论存在的问题和尝试性解决办法。关于社会约束与其次类之间的欠吻合问题,建议将诚实性和妥当性放在道德范畴下,而用社会约束专指合法性。关于态度的间接实现方式,建议区分激发的读者态度和激发的人物态度。研究还发现,情感次系统下的分类不足以概括人类所有情感,对情感,判断,和鉴赏的正面/负面这一划分维度在解释小说人物的微妙情感方面解释力似乎不够。
其他文献
《五号屠场》是美国当代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代表作,也是美国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通过对二战时对德累斯顿空袭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战争和死亡的看法。冯内古特亲身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英语科技论文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Swales的CARS模型及Bruce的体裁框架,研究了中国学者在英语科技论文引言部分中批评性
“立场”(Stance)指说话人/作者对所表达话语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和评价,包括其对话语信息呈现方式的评价。而“立场标记语”指的是体现立场意义的各种词汇、语法形式及其
非裔美国人与白人同是美国社会的缔造者和改造者。同时,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和历史中重新被塑造,并深受美国自由平等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然而,奴隶制的废除以及美国宪法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