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革文学理应成为诠释那个时代奥秘的原始文本和精神资源,但是政治对文学的规范使得公开发表的创作相当贫乏。“潜在写作”概念的引入,使当代文学史的传统观念得以改变,这些重新浮出历史地表的文字成为一个严酷年代最有力的见证。当代文学中的潜在写作的第一批作家是在1949年前后,在中国当代文学新方向确立的过程中被称为“自由主义作家”的一批作家,以沈从文、无名氏、陈寅恪等为代表;在1949年以后的潜在写作之中,七月派诗人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写作群体,他们的写作一般都有现实的或者精神的自传性;在反右派及其前后的反右倾运动中被排除的作家构成潜在写作的第三批作家,一是中国新诗派诗人在边缘的处境中进行的探索,二是较年轻的“右派”作家的潜在写作;潜在写作是个多层次的文学形态,它还包括郭小川在干校里创作的诗歌;在“文革”的发展过程中,年轻一代的敏感者进行的“地下诗社”活动,为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作了预告。 本文所谈论的牛汉,作为“胡风派”的重要成员,在文学失落的历史空间,牛汉重新找回诗性。“文革”时期牛汉的诗歌创作,得到了诗人特别的珍爱,认为在其迄今的作品中仍然是属于最好的。他的“文革”诗作具有相当独特的意义,它们不仅凝结了他本人的命运与痛苦,表达了特定年代诗人的精神世界,而且还代表了牛汉诗艺历程中富有转折意义的重要阶段。牛汉的“文革”诗作,从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出发,将最大的精神关切置放于生命本身,体现为生命的冻结与囚禁的困厄意识,以生命的体验去寻求艺术的创造,这是牛汉区别于其他诗人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诗是生命意识与使命意识的和谐,历史浩劫带给诗人以伤疤,但牛汉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痛苦而崇高的精神风貌。诗人自我生命长期里拥有的大苦难大折磨产生的大憎与大爱,经过反复的沉思与升华,凝结为一种超越于个人哀乐之上的普遍性的生命哲学思考,形成一种备受摧残而坚拔挺立的强韧者与沉思者结合的角色所特殊拥有的灵魂歌唱,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的人格美和不屈的尊严。 文章最后对以牛汉为代表的潜在写作,从文学史研究的角度和文学艺术本身的标准来分析潜在写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