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宽恕倾向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s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宽恕是使个体对侵犯者、侵犯事件及其引起的不良后果的反应,包括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从消极向积极转变的心理过程。其中侵犯事件的来源和宽恕对象可以是自己、他人或一种无法控制的情境(如疾病或“自然灾害”等)。宽恕倾向则是在宽恕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相对于情景宽恕(对特定侵犯事件、侵犯者做出的宽恕)而言,从人格特质的角度提出来的,即宽恕的人格特征。宽恕倾向可看成是宽恕--不宽恕的连续体,是一种人格变量。宽恕倾向可分为宽恕自己、宽恕他人和宽恕情境三个方面。 本研究针对大学生的宽恕倾向问题展开。首先,在文献研究和访谈的基础上,修订了Thompson等人(2005)编的宽恕倾向量表(The Heartland Forgiveness Scale,HFS),并通过信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分析。其次,以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科技学院共504名大学生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采用修订后的宽恕倾向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为研究工具,初步探讨了大学生宽恕倾向现状及其一般特点,并运用简单相关分析、层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宽恕倾向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 (1)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修订后的宽恕倾向量表与原量表结构一致,包括宽恕自己、宽恕他人、宽恕情境三个维度。本研究所修订的宽恕倾向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可用于测量国内大学生的宽恕倾向水平。 (2)大学生宽恕倾向总体水平较高,居于中等偏上水平。同时,宽恕自己、宽恕他人、宽恕情境三个维度水平均达到中等偏上,且在宽恕他人维度上得分最高,宽恕自己得分最低。 (3)大学生在总体宽恕倾向和宽恕他人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得分低于女生。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总体宽恕倾向及其宽恕他人、宽恕情境维度是有显著差异的。大一、大三学生在总体宽恕倾向的得分高于大二和大四的学生,在宽恕他人和宽恕情境维度上,大四学生的得分最低,体现出一种复杂的非线性的发展趋势。不同专业学生在总体宽恕倾向和三个维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宽恕倾向水平及宽恕自己、宽恕情境维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宽恕他人维度上差异显著,且独生子女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总体宽恕倾向和宽恕情境维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宽恕自己和宽恕他人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宽恕自己维度上,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的学生;在宽恕他人维度上,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 (4)宽恕倾向能显著正向预测自尊。经层级回归分析发现,宽恕自己、宽恕他人和宽恕情境都能显著正向预测自尊。其中正向预测作用大小依次为宽恕自己、宽恕情境和宽恕他人。而且当三者一起预测时,宽恕他人的预测作用就不显著了。 (5)宽恕倾向对主观幸福感(SWB)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正向预测作用大小依次为宽恕情境、宽恕自己和宽恕他人。当三方面一起预测时,宽恕他人的预测作用就变得不显著。 (6)自尊在大学生宽恕倾向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到维度来看,自尊分别在宽恕自己、宽恕他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在宽恕情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教育体制已经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模式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办学模式转型。为了全面适应新世
学位
愿我的字理识字教学能引领孩子步入神奇的汉字王国,让他们尽情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享受这独特而又美丽的风景!从而让他们爱上汉字,爱上语文!——题记曾经一直坚信,识字教学中
教育资源严重匮乏、高等教育供不应求、市场对终身学习的需求和信息交流技术的发展是促成非洲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四个重要因素。肯尼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远程高等教育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1997年,肯尼亚参与了由世界银行启动的国际远程高等教育项目——非洲虚拟大学(African Virtual University,AVU,以下简称AVU)。该项目在技术、合作、课程传送等方面都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本文以设立
学位
学位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课程基本理念,所以,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始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高中生物课
自古以来,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在文化传承和个人伦理道德践行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礼记·大学》中有言:“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
教师职业倦怠是近几年国内教育界、心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由于它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所以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