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联合细菌发酵改性豆渣风味及食用品质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df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渣是生产传统大豆产品(例如豆浆,豆腐和干豆腐)的加工副产品。尽管豆渣营养丰富,但只有少量可作为食品被食用,这主要是由于豆渣口感粗糙,风味不佳,尤其是豆腥和草类的风味限制了豆渣作为食品及在加工食品中的应用。为了能够有效利用豆渣,减少资源浪费,本研究以豆渣为原料,以风味品质改进作为目标,通过微生物发酵对豆渣进行生物改性,为豆渣应用于食品及加工食品提供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微生物发酵改性豆渣工艺优化(1)真菌发酵改性豆渣工艺优化:选择两种真菌总状毛霉和雅致放射毛霉,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含水量和真菌接种量对生物改性豆渣中滋味品质指标含量的变化趋势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上以满意度值为响应值对真菌发酵改性豆渣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四个单因素均对满意度值有显著性影响。M的发酵时间5.93 d、发酵温度27.87℃、含水量71.90%、接种量4.05%,预期满意度达96%,此时发酵出的M样品最佳;A的发酵时间2.77 d、发酵温度28.55℃、含水量69.49%、接种量2.71%,预期满意度为64.56%,此时微生物发酵改性豆渣A样品最佳。分别以优化工艺制备真菌发酵改性豆渣,命名为M和A。(2)真菌联合细菌发酵改性豆渣工艺优化:选择两种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以得到的最优真菌发酵改性豆渣(M和A)为基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含水量和真菌接种量对生物改性豆渣中滋味品质指标含量变化趋势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满意度值为响应值对真菌发酵改性豆渣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四个单因素均对满意度值有显著性影响。总状毛霉联合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豆渣(ML)的发酵时间2.08 d、发酵温度42℃、含水量68.03%、接种量2.84%,预期满意度函数为71.23%,此时发酵出的豆渣样品ML最佳;雅致放射毛霉联合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豆渣(AL)的发酵时间3.56 d、发酵温度38.34℃、接种量1.80%、含水量59.42%,预期满意度值为85.5%,此时发酵出的豆渣样品AL最佳;总状毛霉联合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渣(MB)的发酵时间2.9 d、发酵温度39.74℃、含水量51.26%、接种量2.97%,预期满意度函数为93.67%,此时发酵出的豆渣样品MB最佳;雅致放射毛霉联合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渣(AB)的发酵时间2.10 d、发酵温度39.88℃、接种量1.95%、含水量50.49%,预期满意度值为77.2%,此时发酵出的豆渣样品AB最佳。分别以优化工艺制备真菌联合细菌发酵改性豆渣,命名为ML、MB以及AL和AB。2.微生物发酵生物改性豆渣比较分析以前述生物改性豆渣优化条件制备改性豆渣,包括真菌发酵改性豆渣(M和A)和真菌联合细菌发酵改性豆渣(ML、MB、AL和AB),比较分析不同微生物及组合改性豆渣的理化特性和风味品质。(1)微生物发酵改性豆渣理化特性比较分析:对不同微生物发酵改性豆渣的物理特性研究显示,与原豆渣相比经微生物发酵改性豆渣粒径显著降低(p<0.05),最高降低了近50%,提升了豆渣的感官品质,分别以M和AL的豆渣粒径最为细腻;微生物发酵改性提高了豆渣水合性质,特别是在持水力方面与未发酵豆渣相比提高了近4倍,分别以AB和ML联合菌种发酵效果最好。对不同微生物发酵改性豆渣的主要功能性成分研究显示,与原豆渣相比经过微生物发酵改性的豆渣其游离态多酚物质有了明显提升,增强了豆渣的功能性,游离态多酚含量增加最为明显的是ML和AL,游离态黄酮含量增加最为明显的是ML和AB;经过微生物发酵改性的豆渣粗多糖和低聚糖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最高增加了近4倍,其中低聚糖以ML和AL最高,粗多糖以M和A最高;生物改性能够明显增加豆渣的SDF含量,降低IDF的含量,但总膳食纤维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其中以ML和AL的SDF含量增加最多,IDF含量降低最多;豆渣在微生物发酵改性期间,微生物酶和蛋白酶活性的提高可促进豆渣中蛋白质的降解,有利于游离氨基酸含量和低分子量肽的提高,这些指标代表着发酵豆渣的鲜味品质,其中经过微生物发酵改性后鲜味品质最好的为AL和AB;微生物改性后酸甜滋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经过微生物发酵改性后甜味最好的是AL和AB、酸味最好的是ML和AL。(2)微生物发酵改性豆渣挥发性风味比较分析:采用GC-MS分离鉴定了6种不同微生物发酵改性豆渣,特征性风味物质分别有76、62、77、76、64、67种挥发性成分,香气成分种类含量各不相同。对不同发酵豆渣样品及未发酵豆渣样品进行气味活度值(OVA)分析,发现不同发酵豆渣样品及未发酵豆渣样品共有48种特征性风味物质,其中AL青草味和脂肪味最低,且雅致放射毛霉联合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豆渣具有独特的白兰地酒香风味,且瓜果清香味道占主导位置,构成了发酵豆渣的独特风味。通过对不同发酵豆渣中挥发性风味物质主成分比较分析,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可以较好的比较不同微生物发酵的豆渣样品。第一主成分主要反应发酵豆渣的瓜果清香及花香,第二主成分主要反应发酵豆渣中烤香味,第三主成分主要反应醛香和花香。3.生物改性豆渣在面条中的应用以前述生物改性豆渣理化特性和风味品质特点,选用改性豆渣样品AL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发酵豆渣来制备面条,并研究其对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适量发酵豆渣的混合面粉与未添加相比糊化特性增强有利于提升面团的品质;通过对生物改性豆渣面条的流变指标测定结果也表明添加适量的生物改性豆渣制作出的面条,弹性和黏性相较于普通面条更好;通过添加适量生物改性豆渣制作的面条相较于普通面条在感官评分、蒸煮损失、吸水率、延伸率等指标方面都有所提升,改性豆渣样品添加量以20%为宜。
其他文献
酪蛋白(Casein,CAS)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常作为食品工业的原料,尤其在食品胶体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CAS存在溶解度低、酸性环境或者离子环境易沉降等缺陷,这限制了其在食品活性物质输送中的应用范围。本文以酪蛋白为基质,分别利用蛋白质-多糖间共价交互作用和物理静电相互作用,制备了两种性能改善的酪蛋白基功能化产物,并将其运用在水包油乳液和姜黄素输送载体上。利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食品防腐形式也有了新的要求,除了要求其能达到防腐保质的目的之外,还要求其兼具绿色、安全、无潜在毒副作用,不加重环境负担等其他优点。因此将包装材料与绿色抗菌活性物质复合,制备新型活性抑菌包装膜的食品防腐保质手段,既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健康和安全的需求,又可以减少食品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本论文研究了不同植物精油的抑菌作用以及肉桂精油和牛至精油复配后的协
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科教兴国”正式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信息化时代。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成为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在于学科教学活动的信息化。我们该如何利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学科特点,使学科教学活动更加多元化、形象化、互动化,满足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规模化教育”
新疆自然发酵酸奶是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特色美食之一。牛奶作为乳酸菌天然的培养基,在长期的自然发酵过程中受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将酸奶中独具特色的微生物群落驯化培养成大量可利用的优良生物资源。但是,随着工业科技的发展,传统工艺不断被新技术取代,自然发酵酸奶中极具价值的乳酸菌资源逐渐消失。因此,本研究以新疆喀什和库尔勒地区的少数民族牧民家中自制的自然发酵酸乳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鉴
腊肉是一种经腌制、烟熏、烘烤等工艺制作而成的传统肉制品,因其肥而不腻和具有特殊的烟熏风味而深受我国国民喜爱。但传统腊肉普遍存在含盐量高、脂肪氧化严重和苯并芘含量高等问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高盐食品带来的危害已经成为阻碍传统腊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减少腊肉中的食盐含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我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主要针对腊肉食盐配方和快速腌制工艺进行了优化和研究,将添加8%食盐配方优化为添加
随着社会经济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楼大厦阻断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联系,导致大量的“自然缺失症”和“城市病”人的产生。而解决此类病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连接,故自然教育作为近几年热议的行业逐渐兴起并在走向鼎盛发展阶段,亲近自然的体验式教学与活动方式打开了人与自然之间连接的纽带。同时,伴随我国体验消费时代的来临,农耕体验与学农自然教育也逐渐引起重视,多数农业园在以前单纯的参观游览功能
火棘果作为新食品资源果品,其因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天然活性成分而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其果粒小,口感粗糙酸涩,不易直接食用,鲜果的季节性以及不耐贮存等特点使其利用受限。乳酸发酵是重要的食品生产和保藏方式,通过发酵产酸延长食品保质期和形成特有的风味,并改变食品质地和营养特性。干燥是较传统的延长食品贮藏期并有效保留果品质量的加工技术,目前干燥技术对果蔬品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始生鲜物料上,针对发酵物料
目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我国山区面积广阔,山区公路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占有很大数量比例。同时山区公路作为线性空间,穿越一个地区甚至几个地区,本身不单单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脉”,也是展示地方形象的“主窗口”,更是展示当地形象,给予来客的“第一印象”。现阶段对于山区公路景观塑造,尤其是文化景观设计表达这一方面,缺乏系统性的论述。为此,本文从地域文化表达的角度出发,打造富有地
社会发展带给人们丰富的物质生活或社会资源,同时也带来了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压力,高压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若不能及时缓解,会使得人们压抑的负面情绪逐渐放大、精神压力陡增,从而导致心理亚健康甚至心理疾病的产生。我国城市公园建设如火如荼,城市公园的存在能满足人们公共健康需求;作为亲近自然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城市公园中观赏自然景观或进行活动都对人们的情绪具有影响,人们在公园内舒缓身心,城市公园具有潜在的情绪调节
面对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大背景,如何协调好历史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避免“千镇一面”,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共空间是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载游客行为最密集的场所,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旅游价值。在游览过程中,游客的行为和体验可以直观反映空间品质,因此基于游客的行为需求进行古镇公共空间的优化改造,可以避免盲目的开发建设,从而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实现古镇“历史保护”与“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