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迪庆高原军人睡眠结构和主客观睡眠质量的变化,高原与昆明地区军人主客观睡眠质量差异的不同,探讨高原睡眠障碍与脑内神经递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分别随机抽取驻迪庆某部(海拔3700m)和驻昆明炮兵某部(海拔1800m)4个连队,共8个连队现役男性军人242名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问卷调查;按自制问卷、PSQI、HAMD、HAMA量表调查结果及入组时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迪庆高原不伴焦虑、抑郁的睡眠障碍者(PSQI评分>7且HAMA≤14且HAMD≤20)、睡眠正常者(PSQI评分≤7且HAMA≤14且HAMD≤20)与昆明地区不伴焦虑抑郁的睡眠障碍者、睡眠正常者,得4组,即高原睡眠障碍组(30人)、高原睡眠正常组(48人)、昆明睡眠障碍组(17人)、昆明睡眠正常组(62人)。对4组人群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及脑电超慢涨落图检测。[结果]1.高原部队睡眠障碍的患病率为47.69%,明显高于昆明部队睡眠障碍的患病率37.5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原部队睡眠质量PSQI总分平均为7.55,高于昆明部队睡眠质量PSQI总分6.64。2.多导睡眠监测总记录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的情况下,高原睡眠障碍组非快动眼(NREM)Ⅰ期延长,Ⅱ期、Ⅲ+Ⅳ期及快动眼(REM)期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觉醒次数增加,总觉醒时间延长,睡眠转换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与昆明睡眠障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睡眠障碍组觉醒时平均SaO2、睡眠中最高SaO2、睡眠中平均SaO2均显著低于昆明睡眠障碍组(p<0.05)。3.高原睡眠障碍组主客观睡眠潜伏期、主客观睡眠时间、主客观睡眠效率之间均存在差异(P<0.05),昆明睡眠障碍组主客观睡眠潜伏期、主客观睡眠时间、主客观睡眠效率之间也存在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表现为主观评估值较PSG检测值严重。4.高原睡眠障碍组主客观睡眠潜伏期差值、主客观睡眠时间差值、主客观睡眠效率差值与昆明睡眠障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原睡眠障碍组主观睡眠指标较客观睡眠指标差异更大。5.分析高原睡眠障碍的预测因素,发现:民族(OR 0.260,95%CI0.096-0.703)婚姻状况(OR 0.024,95%CI 0.002-0.361),焦虑(HAMA>14) (OR 5.570,95%CI1.879-17.562)是导致高原睡眠障碍(PSQI>7)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民族、婚姻状况为高原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而焦虑为高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未筛选出导致昆明睡眠障碍(PSQI>7)的独立预测因素。6.对高原睡眠障碍者PSG客观睡眠监测指标与脑内神经递质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发现REM期(%)与Ach(乙酰胆碱)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r=0.431)、与5-TH(5-羟色胺)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r=0.025),总睡眠时间与GABA(γ-氨基丁酸)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r=0.666),睡眠转换次数与5-TH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r=-0.016)、与NE(去甲肾上腺素)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r=0.048)。[结论]1.高原部队睡眠障碍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昆明部队,高原军人主观睡眠质量PSQI评分高于昆明军人:高原睡眠障碍军人PSG客观睡眠指标较昆明睡眠障碍军人差,主要表现为非快动眼(NREM)Ⅰ期延长,Ⅱ期、Ⅲ+Ⅳ期及快动眼(REM)期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觉醒次数增加,总觉醒时间延长,睡眠转换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觉醒时平均SaO2、睡眠中最高SaO2、睡眠中平均SaO2均显著降低。2.高原和昆明睡眠障碍军人主客观睡眠潜伏期、主客观睡眠时间、主客观睡眠效率之间均存在差异,且高原睡眠障碍组主观睡眠指标较客观睡眠指标差异更大。这表明,高原睡眠障碍者有更为过高的估计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计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倾向。3.影响高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是焦虑,保护因素是民族和婚姻状况。4.高原睡眠障碍军人PSG客观睡眠监测指标与脑内神经递质变化相关,表现为REM期(%)与Ach(乙酰胆碱)呈正相关、与5-TH(5-羟色胺)也呈正相关,总睡眠时间与GABA(γ-氨基丁酸)呈正相关,睡眠转换次数与5-TH呈负相关、也与NE(去甲肾上腺素)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