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含金元素的药物就已经开始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大量的Au(I)和Au(III)类金配合物被成功合成,其中Au(I)类以金诺芬最为有名,主用于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可延缓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的发展,改善症状,耐受好。Au(III)与Pt(II)均为4f145d86s0闭壳层等电子构型,而且配位时都是采取了相同的平面四方形构型。又因为Pt类抗癌药物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所以Au(III)类金配合物作为新的潜在的抗癌药物被大量的合成。其细胞毒性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Au(III)类金配合物被作为潜在的抗癌药物展现出了更多变的化学构型,文献报道感兴趣的构型大概可以归纳为四类:(i)单核配位类;(ii)卟啉类配位;(iii)多种有机分子类配位;(iv)双核配位类。尽管种类繁多的Au(III)类金配合物被文献报道,但是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结构表征、体外实验方面。在很少的活体实验时,由于肿瘤细胞株的选择及实验条件的不尽相同,导致了化合物抗癌活性没有规律性与可比性。到目前为止文献中关于Au(III)配合物的抗癌机制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i)构效机制,包括脱去基团的影响,配体的影响。即具有较容易脱去基团和以芳香大共轭基团为特征配体的Au(III)类配合物拥有较强的细胞毒性。(ii)与含硫有机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即对巯基基团有反应活性的Au(III)配合物能够限制癌细胞的级数增长,这类化合物的生物靶点有可能是巯基中的硫原子。(iii)与蛋白及其蛋白酶的相互作用,Au(III)配合物中心可能与组氨酸等有强的配位作用。(iv)与DNA片段的相互作用,因为Au(III)与Pt(II)有着相似的电子构型,Au(III)类配合物也有可能与DNA片段发生链内交联或者链间交联。另外还有Au(III)配合物对线粒体的基因调控作用,细胞膜的破坏作用即“溶血作用”等。本文工作中选取了三种氨基喹啉或其派生物类Au(III)配合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等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其抗癌活性、抗癌机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我们合理地选取DNA片段作为Au(III)配合物的进攻靶点,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选取的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计算,得出了合理的计算结果。与部分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得出合理的Au(III)配合物的抗癌机理。通过以上研究工作,我们认为DNA片段能够与Au(III)配合物中心进行取代配合,可能是抗癌药物的进攻靶点。Au(III)配物经历一步水解反应的机制的势垒大小与其抗癌活性符合的很好。以上研究工作有可能对揭示抗癌药物的抗癌机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