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的不合理性异体输血及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血液管理的回顾性分析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ice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的不合理性异体输血背景及目的:尽管术中自体血回输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减少异体红细胞输注,但使用自体血回输的患者仍不能完全避免输注异体红细胞。本研究旨在了解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异体红细胞输注率,并评价其合理性,以及了解此类患者不合理输注异体红细胞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临床资料。估算手术结束时将自体红细胞回输完毕后的理论血红蛋白,将理论血红蛋白大于100g/L还接受异体红细胞输注的情况定义为不合理输血。比较不合理输血患者与其他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并对此类不合理输血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有1487名患者在术中使用了自体血回输。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的患者异体红细胞输注率为31.4%(467/1487),异体红细胞不合理输注率为26.0%(341/1313)。接受不合理红细胞输注的患者较合理输注者年龄更小(t=4.656,P<0.001),体重更轻(t=3.910,P<0.001),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更低(t=2.822,P=0.005),但是有更高的自体血回输量(U=-10.926,P<0.001)和更高的估计失血量/估计血容量的比值(U=-17.067,P<0.001),而不论是否存在术前贫血(U=-1.396,P=0.163)。导致此类不合理输注异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患者的术前血红蛋白(OR=1.975,P=0.005)和估计失血量/估计血容量(OR=5.392,P<0.001)。结论: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的患者存在不合理输注异体红细胞的现象;患者的术前血红蛋白和估计失血量/估计血容量是导致此类患者不合理输注异体红细胞的原因。在输血前需要测定血红蛋白水平以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医生需要更新血液保护和合理用血的认识,以改善患者的医疗质量。第二部分: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血液管理的回顾性分析背景及目的:有证据显示联合使用多种血液保护技术可以降低围术期异体输血率。比较近6年来接受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血液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其对术中出血量及围术期异体输血情况的影响,及其接受异体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013年组和2019年组的临床指标及围术期血液保护方法,比较氨甲环酸组和非氨甲环酸组的术中出血量和围术期异体输血情况,比较输血组和非输血组的临床指标,并用逻辑回归分析该类患者接受异体输血的危险因素。结果:2013年组(n=37例)和2019年组(n=40例)两组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氨甲环酸的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3年组未使用氨甲环酸,2019年组大部分患者(77.5%)术中使用氨甲环酸,术后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率增加(21.6%→37.5%)。两组在估计失血量/估计血容量大致相同的情况下,2019年组围术期输血情况以及术后第一天血红蛋白水平较2013年组有下降趋势。氨甲环酸组(n=31例)和非氨甲环酸组(n=37例)两组的基本情况、估计出血量和围术期异体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和EBL/EBV是预测该组患者术中输注异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近6年来,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出血量无明显变化,医生正在尝试联合使用不同的血液保护方法,逐渐接受更低的术后第一天血红蛋白值,但未充分考虑自体血回输节俭异体输血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目前国内外关于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术后出现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的研究几乎均立足于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即使研究人群中包含急诊PCI患者其占比
研究目的自体脂肪移植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一项常用技术,但移植脂肪的保留率受到个体差异、技术操作、受区部位等多因素的影响,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基因治疗或添加脂肪干细胞、基质血管成分等可一定程度地促进移植脂肪的存活,但效果仍不理想。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具有自体取材、制备简单、富含生长因子、作用时间长等优点,可促进组织修复再生,已应用于促进骨再生及创面愈
背景:睾酮在精子发生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无精子症和少弱精子症患者的外周血睾酮会有所降低,但也有少数患者的外周血睾酮水平未低于正常范围。男性不育症中的特发性少弱精子症发病机制不明,临床上主要还是依赖经验性的药物治疗,其中补充雄激素或其衍生物则是其中的一种常用疗法。此外,药物治疗在特发性男性不育的临床治疗上应用广泛且相对简单,同时与自然生育的期望更为符合,因此更易于被医患双方接受。目的:
研究背景:自体脂肪移植术目前在整形美容外科领域中广泛被应用,已经成为主流的填充方法之一,术后出现的钙化结节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种结节尤其易发生在大容量脂肪移植术后,如脂肪移植隆乳术后,这类钙化结节可能干扰与某些肿瘤的诊断、降低患者满意度,故成为脂肪移植术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虽然临床中会用一些技术改进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此类结节的发生,但目前仍不能完全避免,而且目前此类钙化结节的形成机
研究背景增生性瘢痕是以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特点的疾病,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其本质是胶原形成与分解代谢间的速率不平衡。作为损伤修复的先行者,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微环境的改变是组织愈合与再生过程的研究重点。大量研究证实,巨噬细胞长期异常的极化状态是导致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此状态下,巨噬细胞表达大量促纤因子,引发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皮肤组织的纤维化。集落刺激因子-1 受体(colony
背景:晚期慢性肾脏病(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30ml/min/1.73m2或透析)合并冠心病患者属于冠心病中的一类特殊人群,在冠心病相关研究中样本量有限,且该类人群冠心病症状表现多样、不典型,进展隐匿[1],因为病死率和未来心血管事件的高基线风险,往往使临床医生对其血运重建的决策陷入困境[2]。这一特殊群体和普通人群的
目的:①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技术(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辅助定位预扩张肱动脉穿支皮瓣穿支血管的临床应用。②对比研究便携式超声多普勒(hand-held Doppler,HHD)与ICGA在多种类型穿支皮瓣中定位穿支血管的准确性,并尝试探讨、比较两种方法探测穿支血管位置的准确性与皮瓣厚度、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③
目的:脂肪干细胞(AD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诱导其向脂肪细胞分化是实现脂肪组织再造的关键,对于利用组织工程修复巨大创面、乳房缺损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ADSCs的成脂分化认识尚未十分清楚,实际应用中存在转化效率低,再造脂肪组织存活率低等问题。因此本课题以AD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基因芯片数据为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探求与ADSCs成脂分化可能相关的基因,并进一步对其功能进行验证,以促进脂肪组
新中国民事检察经历了三个时期:前十年是以苏联为师的时代背景下确立,但受到当时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随同民事审判权的边缘化而中断。改革开放后的三十余年间,民事检察以先试验再立法的方式,从一般条款落地为各项具体制度,主旋律是检察权与审判权的对立统一关系。近年来,检察职能有了较大的发展,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检察制度,体现出检察权、审判权、行政权治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协作关系。
研究背景:FBN1基因与多种肌肉骨骼系统发育缺陷或异常的遗传性疾病相关。最为常见的是FBN1突变导致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该病是一种结缔组织异常的遗传性疾病,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为2-3/100000,其典型的临床表型特点为:(1)肌肉骨骼系统改变,主要表现为脊柱侧凸等;(2)心血管系统异常;(3)眼部改变。除MFS之外,临床上还常见到一些具有马凡样特征的疾病,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