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导致了公路沿线及周边自然景观的失调。因此,高等级公路路体绿化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并且从生态、景观、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关于高等级公路路体绿化的相关理论停留于单一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开展高等级公路路体绿化评价研究,即系统提出关于高等级公路路体绿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为我国高等级公路路体绿化的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从植物物种、植物配置、景观特征和整体效果四个方面分别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选取华北平原区的京石高速北京段、京石高速河北段、石安高速和廊涿高速进行了实例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生态适应性、生物学特性和综合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高等级公路路体绿化植物物种的评价指标体系。生态适应性包含耐寒性、耐旱性、耐贫瘠和耐光照4个评价指标;生物学特性包含根系固土能力、抗病虫能力和抗污染能力3个评价指标;综合效益包含观赏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生态效益4个评价指标。以此对华北平原区高等级公路路体绿化常见的71种植物进行了评价与排序,总体表现为乔木>藤本>灌木>草本;同时,对京石高速河北段中央分隔带的绿化植物做了实例分析。(2)从植物配置结构、植物配置活力和植物配置功效3个方面构建了高等级公路路体绿化植物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植物配置结构包含物种多样性、生活型构成、种间效应和种间联结性4个评价指标;植物配置活力包含植被覆盖度、植被存活状况、植被生长状况和植被健康状况4个评价指标;植物配置功效包含生态功效、安全功效和景观功效3个评价指标。以此对华北平原区高等级公路路体绿化常见的13种植物配置模式进行了评价与排序,总体表现为:Ⅰ级的有侧柏型(Platycladus orientalis)、毛白杨+侧柏型(Populus tomentosa +Platycladus orientalis)、扶芳藤型(Euonymus fortunei)、紫穗槐+野牛草型(Amorpha fruticosa+Buchloe dactyloides)、爬山虎型(Parthenocisus tricuspidata)和天堂草+紫羊茅+小冠花型(Cynodon dactylon C.transadlensis’Tifdwarf’ +Festuca rubra +Coronilla varia),占植物配置模式总数的46.15%;Ⅱ级的有毛白杨型、黄刺玫型(Rosa xanthina)、桧柏+紫薇型(Sabina chinensis +Lagerstroemia indica)型和桧柏+紫叶李型(Sabina chinensis +Prunus cerasifera),占植物配置模式总数的30.77%;Ⅲ级的有桧柏+丰花月季型(Sabina chinensis +Rosa hybrida)、桧柏+紫荆型(Sabina chinensis +Cercis chinensis)和桧柏+木槿型(Sabina chinensis +Hibiscus syriacus),占植物配置模式总数的23.08%。(3)以景观单元为评价对象,从景观特征、景观质量、视觉效果和植被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高等级公路路体绿化景观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景观特征包含空间格局、协调性和其特性3个评价指标;景观质量包含完整性、安全性、敏感性和社会人文4个评价指标;视觉效果包含色彩、多样性和视觉吸引力3个评价指标;植被环境包含植被覆盖指数和环境状况2个评价指标。以此将京石高速河北段路体绿化划分为20个景观单元进行了评价,总体表现为:Ⅰ级景观单元4个,占景观单元总数的20%;Ⅱ级景观单元15个,占景观单元总数的75%;Ⅲ级景观单元1个,占景观单元总数的5%。(4)从环境、安全、景观和经济4个方面构建了高等级公路路体绿化整体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包含绿化覆盖率、植物生长状况和绿量率3个评价指标。安全包含防眩能力、固土护坡、视觉引导和舒适度4个评价指标;景观包含景观格局、景观协调性和景观观赏度3个评价指标;经济包含建设成本和养护成本2个评价指标。以此对京石高速北京段、京石高速河北段、石安高速和廊涿高速路体绿化的整体效果进行了评价,总体表现为京石高速北京段(92.72分)>廊涿高速(85.58分)>石安高速(83.37分)>京石高速河北段(80.02分),即京石高速北京段路体绿化整体效果为优,其他三条高速路体绿化整体效果均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