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和磁共振成像(MRI)在临床上的应用,并基于乳腺增生病症的影像资料表现与中医辨证归类之间关系,本文对各证型的MRI成像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各证型影像扫描的指标进行了探究,对比中医不同证型与不同的MRI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关系分布情况,为今后中医在乳腺增生病的辨证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挑选196名在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医院就诊的乳腺增生患者,其中年龄在24至54岁范围内不等。基于患者提供的一般信息(如年龄、哺乳史、月经史等),由专业的中医师对所挑选的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并辨别分类。并对所有患者采用乳腺专用线圈(线圈同时并行采集通道数为8道)进行常规MRI成像,动态增强成像(DCE-MR)、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成像序列完整,图像清晰。扫描视野(FOV):根据乳腺大小而选择300×300到350×350mm。通过SS-EPI成像,DWI扫描的平面影像只出现横向切面上,并在X、Y、Z轴上施加扩散敏感梯度脉冲(DSGP)。其中选取敏感系数800秒每平方毫米和一个空白参照,选用马根维显(德国先灵药业公司)为造影剂,注射流速为3毫升每秒,试剂用量(浓度为0.5毫摩尔每毫升)为0.1摩尔每千克。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来表示,并选用卡方检验,并且P<0.05,表明该计算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据MRI成像显示:图像中局部有致密阴影部位,强化呈条索状的患者中以冲任失调居多(占总样的50%);其次依次为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分别占总样的33.33%和16.67%;图像中患者的双乳呈少量腺体型,腺体为斑片状且强化呈片状的患者中以冲任失调者居多(占总样50%),其次依次为痰瘀互结型、肝郁气滞型,分别占总样的35.29%和14.71%;在双侧乳房呈团片状多发类结节样、点状强化的患者中以以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居多,而冲任失调型较少。三种证型之间的对比(P<0.05)。TIC曲线对于分析三种症状类型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TIC曲线显示:I型曲线主要为肝郁气滞型;Ⅱ型和Ⅲ型曲线均以痰瘀互结型居多;其中只有一位冲任失调型患者的TIC曲线隶属于Ⅳ型。结论乳腺增生不同证型患者的MRI影像各不相同,有着明显特征。借助MRI影像资料可以为中医对于乳腺增生辨证施治提供科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