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快速发展的背后掩藏着一系列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重外延、轻内涵,重速度、轻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健康、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要“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社会技术进步的根源在于技术创新,其本质是各种创新知识积淀的经济表现和反映。技术进步一方面表现为技术的纵向运动,即技术创新带来的技术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技术的横向运动,即创新技术在社会生产中不断被模仿、推广和扩散的过程。扩散为有能力的企业采用新技术提供了可能性,从而促进了产业技术的提升和新产业的形成,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世界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而一些研究表明,新技术的扩散所产生的经济推动力甚至要比技术创新本身所直接产生的经济推动力大得多。所以对技术扩散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主要研究了我国新技术主要通过何种路径进行扩散,影响这些扩散路径选择的关键因素等。
具体研究内容有:
(1)从我国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和经济转型的背景出发,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新技术扩散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指出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径。
(2)界定了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概念,回顾了技术扩散的相关理论,并对技术扩散的方式进行了分类。通过对技术扩散路径、技术转移方式等的研究,提出了我国新技术扩散常见的十一种静态路径;同时根据相关文献研究,提出了技术扩散路径的影响因素。
(3)构建了本文的理论研究框架与模型,并根据前人研究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本文的十六个假设条件。另外对调查问卷的设计以及数据收集的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
(4)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样本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我国新技术扩散路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二项logit多元回归分析;同时对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解释并对前文的假设进行了检验。
(5)根据前文的分析结果,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同时也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构建了我国新技术扩散路径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践意义在于为优化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创新系统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为探索通过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路径做出贡献。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根据实际调研情况,提出了我国新技术扩散的主要路径,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对各类技术扩散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检验。最终找出各类扩散路径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企业提高扩散效率、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扩散路径提供了借鉴。
受现实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数量不多、样本范围较集中,对实证分析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些都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