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多年来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以及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而近年各指南也针对不同疾病所存在的不同心血管风险进行血脂危险分层明确血脂目标控制值。我国针对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控制情况及达标率相关数据较少,特别是对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随访,国内尚缺乏血脂控制数据。本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冠心病PCI患者术前的血脂水平及术后的血脂控制达标率情况。
方法:通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冠心病介入治疗随访数据库及查阅病历,连续入选2011年3月~2012年3月于我院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急诊或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病变处狭窄≥75%,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置入支架的患者1025例,排除入院后缺乏血脂信息以及术后未规律随访的失访患者共193例,因此最终入选患者832例,年龄在30~89岁(61±10.4)岁,其中男性657例(79.0%),女性175例(21.0%)。于入院前24小时内测定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根据患者基线LDL水平即<80、80-99、100-119、≥120mg/dl分为A、B、C、D四组,同时按照性别、年龄(<60岁为青中年、≥60岁为老年)、有无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是否合并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心肌梗死、既往PCI治疗及疾病性质(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分组了解具体血脂情况。同时了解术后应用降脂药物治疗,术后随访第1、9月分别再次复查血脂,根据2011年ESC/EAS血脂指南、《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及《2012年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中推荐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LDL水平,计算患者血脂控制的达标率。
结果:(1)A、B、C、D四组间年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既往心梗病史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性别、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既往PCI、疾病性质、TC、TG、HDL有统计学差异(P<0.05)。(2)根据2011年ESC/EAS血脂指南计算术后第1、9月总达标率分别为25.2%(210例)、22.2%(185例);A、B、C、D四组第1、9月血脂达标率分别为A:44.5%(69例)、34.2%(53例);B:25.8%(62例)、24.6%(59例);C:20.2%(49例)、17.7%(43例);D:15.5%(30例)、15.5%(30例);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及《2012年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推荐,术后第1、9个月总达标率分别为46.5%(387例)、42.3%(352例);四组第1、9月血脂达标率分别为A:70.3%(109例)、61.9%(96例);B:49.2%(118例)、48.8%(117例);C:42.4%(103例)、37.9%(92例);D:24.2%(47例)、29.4%(57例);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3)按照中国指南(LDL<80mg/dl为目标),对PCI术后1、9月血脂达标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60岁,OR=0.599,95%CI:0.440~0.817)、既往心梗病史(OR=0.650,95%CI:0.470~0.899)及术前基线LDL水平(OR=0.601,95%CI:0.507~0.711)是术后1月影响血脂控制达标率的独立相关因素;而性别(男性/女性,OR=1.532,95%CI:1.006~2.331)、既往心梗病史(OR=0.721,95%CI:0.522~0.995)、既往PCI(OR=0.580,95%CI:0.340~0.990)及术前基线LDL水平(OR=0.622,95%CI:0.526~0.735)是术后9月影响血脂控制达标率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1)女性、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或入院时TC、TG、HDL越高的冠心病PCI患者基线LDL水平偏高,而既往行PCI治疗的患者基线LDL水平略偏低。
(2)目前我国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血脂控制状况与各防治指南要求相距甚远,血脂达标率仍较低。特别是女性、年龄≥60岁、既往有心肌梗死、PCI病史及基线LDL水平越高的患者血脂达标率更低。因此,临床医生应积极规范进行调脂治疗,同时加强对女性、老年、既往有心肌梗死、PCI病史及基线LDL偏高的冠心病PCI患者的血脂控制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