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韵律是话语意义传递的重要载体,是语言学习者最渴望掌握的技能之一。英语语调或韵律教学长期以来与最具影响力的核心调理论密不可分,以直接训练调型为主;然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唤起教师和研究者们的重新思考:在语调或韵律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应该形式优先还是功能优先?本论文主张功能优先的“平行编码及目标接近”(简称PENTA)韵律模型理论,通过考察和探讨韵律焦点(简称焦点)、句型、词重音为主的三个重要的韵律交际功能,对以功能为导向的非母语韵律教学进行可行性探索。 本论文基于一项实验研究,研究以(韵律)焦点为切入点、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受试对象,探讨是否可以找到行之有效的韵律教学方法,帮助非母语学习者获得清晰的、可理解的、贴近本族语的韵律。研究的设计理念基于语言韵律的功能观,即认为韵律由多个具体的交际功能构成,其中就包括焦点。研究目标是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中的焦点在不同焦点、句型、词重音条件下的韵律实现,并通过与已有英语本族语者的相关研究发现进行比较,探讨韵律有无改进的空间,尤其关注焦点后调域压缩(简称PFC)这一重要的焦点韵律特征在非母语中的表现及其可能的改进。此外,本研究不仅涉及韵律实验本身,还从教学法的角度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探索。 本研究包括两个严格控制的实验,两个实验分别招募受试和设计研究问题。基于对28位受试进行的实验一结果显示:中国学习者英语陈述句焦点的韵律实现方式有别于英语本族语者“三区段”调域调整的焦点编码方式,焦点后调域压缩现象在有此现象的非母语中潜在但并非易得;然而,基于焦点功能的材料设计和有针对性的干预训练,即精准训练,可有效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改进陈述句的焦点韵律,且难以自然习得的非母语PFC可以借助精准训练学得。基于对45位受试进行的实验二结果首先印证了实验一的发现,并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学习者有别于英语本族语者的两方面表现:1)疑问句指数甚至双指数型基频上升的焦点、句型编码方式更为困难,2)焦点、句型、词重音三重功能的交互作用最为困难。尽管存在明显区别和潜在困难,实验二仍然显示了以上两方面的积极结果:中国学习者有向英语本族语者韵律改进的潜能、从而有利于交际,且改进仍然可以得益于虽然方法有别的精准训练。最后,通过深入比较显性精准训练和隐性精准训练,实验二结果显示:前者相比后者更为有效。 本研究尝试了韵律研究与非母语教学研究的跨学科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潜在意义。研究进行的两个实验均有积极的发现,极有可能激发非母语教师与学习者对韵律教与学的兴趣以及自如运用韵律的渴望,为非母语语调或韵律教、学、研注入新的活力。这一尝试基于功能优先的韵律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不再停留于描述性研究和知识的层面,而是对预测性知识进行了探索,有望在某种程度上带来非母语韵律教学的革新。同时,本研究的教学探索也是韵律研究中PFC这一议题被提上非母语教学研究日程的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