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IL-24的复制型溶瘤腺病毒治疗肿瘤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生化细胞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yisuifengpi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而基因治疗方案至今在临床治疗中仍然没有实质上的突破。本研究采用的是靶向基因病毒治疗方案。构建了一种类似于ONYX-015并且含有一个BglⅡ克隆位点的溶瘤腺病毒载体ZD55,在此基础上插入肿瘤凋亡基因IL-24表达框形成基因—病毒ZD55-IL-24,同时构建了非增殖型病毒作为对照(Ad-IL-24)。对不同肿瘤细胞,两种病毒都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而对正常细胞都没有毒性,但是ZD55-IL-24的抑瘤作用明显好于Ad-IL-24。在SW620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中,相对于PBS对照组,几种不同的处理组都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但是ZD55-IL-24的抑瘤效果最好。 ZD55-IL-24感染的细胞中IL-24的表达量明显高于Ad-IL-24,而ONYX-015和PBS组没有IL-24蛋白的表达,caspase-9和caspase-3都发生了剪切作用,同时Bax过量表达,并导致细胞色素C(cytochromeC)的释放,由此说明IL-24可以通过Caspase途径诱导凋亡。增殖性基因病毒ZD55-IL-24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策略,IL-24也被证明是一种新的潜在的肿瘤抑制基因。 尽管ZD55-IL-24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的溶瘤效率都比单独的病毒治疗(ZD55或ONYX-015)高,但仍然不能完全消除所有的肿瘤。为此我们进一步提出靶向双基因—病毒治疗策略,并以IL-24和Trail基因为例进行双基因—病毒治疗。体内和体外实验结果都表明这种双基因病毒的抑瘤作用明显优于单基因病毒的治疗效果,所有实验裸鼠肿瘤模型的移植瘤全部被消除,同时裸鼠的寿命也显著延长。IL-24可以诱导Trail蛋白的表达,这两个基因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互补(或者协同)效应杀伤肿瘤,并且随着溶瘤腺病毒在肿瘤组织中的复制二者的表达水平会大大提高。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提供了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案,并具有潜在的肿瘤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β-甘露聚糖酶是一种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半纤维素水解酶,据报道在果实的成熟软化中起了一定作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β-甘露聚糖酶在番木瓜果实成熟软化及发育中的作用以及
项目需求研制一款自主导览互动讲解机器人,该机器人主要用在大型展览馆、会展中心等地方,引导参访者沿着固定路线参访,兼备避障功能,并在几个固定点向参访者解说以及进行简单
转录中介体是进化上比较保守的蛋白复合体,在发育和环境信号的刺激下受到转录因子的招募而参与基因的转录。这里,我们报道了中介体亚基MED23在成骨分化和骨发育中的作用。在间
大规模电力系统区域间的低频振荡是制约互联系统传输容量的瓶颈,也是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相比于传统的使用本地信号的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基于广域量测系统(WAMS),应用全局、远端信息的广域阻尼控制对抑制区间低频振荡有更好的效果。广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时滞,对控制效果和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不可忽略。因此,对时滞电力系统进行小干扰稳定分析与广域阻尼控制非常有必要。在电力系统的小干扰
本研究从2000年秋季至2003年春季研究了6种依赖鼠类传播种子的树种(壳斗科:栓皮栎、枹栎、栲树、石栎和青冈;山茶科:油茶)从种子生产到幼苗补充的整个过程,包括种子雨和种子
  本论文对产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产酶条件的优化、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分析等进行了研究。  以雷马素艳紫(RBV)—木聚糖为唯一碳源的琼脂平板为筛选平板,从土
与降水事件密切相关的土壤水分有效性是荒漠生态系统生物过程的首要驱动因子,而该区降水的不连续性以及强烈的时空变异使表层土壤常常经历干湿交替的水分环境。经历长期干旱的
海滨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分解,营养循环,物质生产,物质颗粒交换通量调节等生态功能,人类经济活动集中,生境条件波动性强,属于生态脆弱区。苏北海滨湿地生态系统既是具有重要生态功
肿瘤干细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肿瘤细胞亚群。近来的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具有起始新的肿瘤、抵抗化疗药物治疗以及产生远端转移的特性。Metadherin(MTDH)被证实在
百萨偃麦草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通过SDS-PAGE电泳和Western杂交,在百萨偃麦草(Thinopyrumbessarabicum)中鉴定出一个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本研究将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