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再复的《红楼梦》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ainbow0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今文化学术开放、多元的全球化文化语境下,某一视角与方法的创新或者多视角、多方法的融合与建构都可能为《红楼梦》研究注入新的活水,而对运用这些创新视角与方法得出的研究成果的选择性吸收可以使《红楼梦》研究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继续向前发展,不断丰富红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刘再复的相关《红楼梦》研究专著(按专著出版时间顺序)有《性格组合论》中一章《性格对照的三种方式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命运》,《漂流手记》第四卷《独语天涯》中一章《<红楼梦>的阅读》,《罪与文学》(与林岗合著属于刘再复执笔的)中第三章《文学的超越视角》、第七章《论<红楼梦>的忏悔意识》,“红楼四书”——《红楼梦悟》(增订本)《共悟红楼》(刘再复与女儿刘剑梅合著)《红楼人三十种解读》《红楼哲学笔记》。刘再复对《红楼梦》的研究经过了由头脑阅读到生命阅读、灵魂阅读的转变,逐渐完善了对《红楼梦》这部“人书”“悟书”的解读。在“红楼四书”总序中刘再复明确提出用不同于考证和论证的“悟性”法解读《红楼梦》。他认为两百年来《红楼梦》的阅读与探讨有三种形态——“论”“辨”“悟”,称“悟”为探索《红楼梦》的第三种形态。刘再复的“悟证”法,在“悟”上加“证”,同时结合自己的“学”和独特的生命体验,“以悟法读悟书”,并且融入了多重视角,如美学视角、女性视角、文化视角、哲学视角和宗教视角等,不仅对前人的某些观点进行了补充和挖掘,而且还提出很多前人未发的新观点,取得了很多新成果,拓展了红学研究的视角与视野,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刘再复的红学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而目前学人对刘再复的《红楼梦》研究都只是对他《红楼梦》研究的简要论述或者是对其研究成果的简要分析,又或者是对其中的某些观点的批判等,同时,在硕博论文中,还没有论文对刘再复的《红楼梦》研究进行全面、完整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对刘再复的《红楼梦》研究缺少文学理论的观照,没有从更深的理论层面探讨他《红楼梦》研究成果的理论来源。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理论观照,并在与其他作家如王蒙、刘心武、李国文等的《红楼梦》研究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全面、客观地分析刘再复《红楼梦》研究的价值及局限,探讨其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对红学研究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以明代中期王文禄的《文脉》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文脉》的主要内容,并就其重要的文论观进行深入解析,在此基础上,明确《文脉》对明代文学批评的意义,进而
冯梦龙编撰的《情史》和“三言”是明代通俗小说文学的杰出代表,文言小说集《情史》继续传承了自魏晋以来笔记小说史书体例风格,多标榜其记事之确实,以史家的态度书写笔记,在
宋祁,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才思敏捷,学识深厚,在政坛、文坛、学术上都有一定造诣。他一生勤于创作,留下诗歌将近1500余首,在宋代诗歌史上具有一定价值。本文立足于宋祁诗歌
尹湛纳希是十九世纪蒙古族著名文学家。众所周知,尹湛纳希在创作其长篇小说《一层楼》、《泣红亭》时学习和借鉴了曹雪芹巨著《红楼梦》,但尹湛纳希之创作,并非是《红楼梦》
“接受美学”的诞生时间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联邦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姚斯(Hans Robert Jauss)。这个概念的核心观点就是从接受不同文艺类型作品
本文对低分子肝素类药品在原料药制备工艺、结构确证、原料药杂质分析和质量控制、制剂工艺和质量控制以及人体药效学等效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进行该类产品的仿制研究
刘知远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的开国皇帝。他在史学家的笔下是一个“不忠、不信、不仁”之人,然而在后代出现的文学作品当中,由于作品所处时代以及创作者心理状况不同等因素,他
建立了高频红外碳硫仪测定铬矿中的碳和硫含量的方法,确定了测定时助熔剂种类、配比及加入量的选择,采用有证标准物质制定方法的工作曲线,方法的检出限C 0.0020%、S 0.00012%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特别是在职业高中比较突出。体育教学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如果学生对教学安排存在对抗心理或行为
魔幻意象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时期以来小说中建构的魔幻意象群落和魔幻意象比其它时期都要繁多、密集、庞大,可谓是落英缤纷,蔚为大观。涉及中国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