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死亡率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差,生存率低,预后差与发生局部浸润,转移复发有关。肿瘤细胞自身的侵袭性及肿瘤周围间质的新生淋巴管生成和新生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发生浸润转移的必要条件机制。近来研究发现,脾酪氨酸激酶(SpleenTyrosin Kinnase,Syk)可能影响肿瘤细胞自身的侵袭能力和调节问质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的分化,在肿瘤进展和肿瘤生成中抑制肿瘤的浸润转移。
Syk是属于Z活性蛋白-70(zeta activeted protein of 70kDa,ZAP-70)家族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yk不仅是广泛存在于造血及免疫细胞中免疫细胞受体活化信号通路上的信号分子,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生存和吞噬;还在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肝细胞、神经元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等非血液免疫源性细胞中表达。Syk可能对肿瘤生成起抑制作用。
临床资料证实,在上皮源性肿瘤(乳腺癌、胃癌、黑色素细胞瘤、鳞状细胞癌,结肠癌)以及造血细胞肿瘤(前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淋巴瘤)等不同肿瘤类型,Syk的表达在肿瘤进程中普遍降低。预示着Syk的缺失可作为远处转移危险度增加和预后差的有意义的潜在标志。在体外,黑色素细胞、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和一些低致瘤性的乳腺癌细胞Syk表达阳性。侵袭和转移的乳腺癌细胞株Syk表达降低;所有的黑色素瘤细胞Syk均表达阴性。实验研究也证实转染Syk使原先表达阴性的肿瘤细胞重新表达,不仅能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还能影响肿瘤细胞的致瘤能力。
近来发现,Syk存在Syk(L)和Syk(S)两个亚型。Syk(L)能同时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浆中,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SYK基因启动子区的过甲基化导致Syk(L)表达下调;Syk(S)丧失了进入胞核的能力,不参与介导肿瘤侵袭抑制效应。有报道Syk(S)只在癌组织中表达,在癌旁正常的乳腺组织中未见表达。最近研究提示,Syk在鼠胚胎发育参与调节淋巴管系统和血管系统的分化。
由于Syk亚型的生物学效应及分布存在明显不同,因此,在研究Syk对肿瘤形成进展中的作用时有必要区分Syk两个亚型的表达。Syk的两个亚型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及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尚无报道。Syk(S)在肿瘤发生进程中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Syk能否影响结直肠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的表达亦没有相关报道。
第1章Syk亚型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Svk亚型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和细胞株中的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45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Syk亚型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7株结直肠癌细胞株Syk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均有Syk(L)和Syk(S)的表达。结直肠癌组织中Syk(L)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而Syk(S)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无相关性(P>0.05)。Syk两亚型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无相关性(P>0.05)。55.5﹪(25/45)患者Syk(L)在配对的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表达降低,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64.4﹪(29/45)患者Syk(S)在配对的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表达降低,并与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单因素分析有相关性(P<0.05)。但只有肿瘤大小是影响Syk(S)在配对癌组织中表达降低的独立因素(P<0.05)。Syk(L)和Syk(S)亚型在CoL0205、SW620、HT-29、T84、HCT116五株人结直肠癌细胞均有表达;在COCA-2、LoVo两株人结直肠癌细胞均低表达。
结论:浸润深度达肌层外,Syk(L)的表达明显降低。提示Syk(L)与抑制肿瘤侵袭能力有关。Syk(S)可能与降低肿瘤增殖能力有关。Syk(L)和ISyk(s)亚型在低致瘤性的五株人结直肠癌细胞均有表达;而侵袭性相对强的两株人结直肠癌细胞均低表达。
第2章 Syk亚型对结直肠癌细胞株侵袭能力和淋巴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质粒转染,分别表达Syk(L)和lSyk(S),探讨Syk亚型对结直肠癌细胞株侵袭能力和淋巴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应用阳离子脂质体,分别将质粒pcDNA3.1-Syk(L)和pcDNA3.1-Syk(S)转染入结直肠癌细胞株COCA-2和LoVo细胞。用RT-PCR法、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鉴定转染后Syk(L)和syk(S)的表达。侵袭实验检测细胞株转染后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株VEGF-C、VEGF-D的表达。
结果:转染质粒后,Syk(L)和Syk(S)的mRNA,蛋白分别高效表达,Syk(L)同时位于胞浆和胞核,Syk(S)只分布于胞浆。Syk(L)的表达在体外能明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syk(S)不能抑制结直肠癌的侵袭能力。本研究未观察到Syk亚型对结直肠癌细胞分泌VEGF-C、VEGF-D的影响。
结论:阳离子脂质体能有效地介导质粒转染结直肠癌细胞株,并能高效的表达Syk(L)和Syk(s)。Syk(L)进入胞核发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Syk(S)丧失进入胞核不能抑制结直肠癌的侵袭能力。体外未观察到Syk亚型对结直肠癌细胞分泌VEGF-C、VEGF-D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检测直肠癌微淋巴管密度,观察淋巴管的细微结构,形态特征及分布情况。探讨Dukes’B期直肠癌患者淋巴管密度高低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淋巴管内皮特异性的LYVE-1抗体的,检测54例临床随访资料完整的Dukes’B期直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肠组织的微淋巴管密度计数。
结果:54例中有11例(20.4﹪)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肠组织中均未见LYVE-1阳性的棕黄染淋巴管。其余43例(79.6﹪)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肠组织中可见LYVE-1阳性的淋巴管。癌旁组织的微淋巴管密度计数为6.05±5.61/×200倍视野,分别明显高于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0.89±0.66/×200倍视野(P<0.05)及正常组织微淋巴管密度4.11±3.29/×200倍视野(P<0.05)。癌组织内的微淋巴管数目少,微淋巴管密度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微淋巴管密度(P<0.05)。54例DukesB期直肠癌患者高淋巴管密度组(≥6/×200倍视野)和低淋巴管密度组(<6/×200倍视野)患者复发、死亡等预后因素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癌旁组织可能存在新生淋巴管生成。癌巢间隙的微淋巴管数目少,可能因为肿瘤组织过度生长使原有的淋巴管结构破坏。单纯通过淋巴管密度的高低可能不足以评价Dukes’B期直肠癌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