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屏蔽泵因其无泄漏的特性在石油、化工、制药等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高温屏蔽泵可用来输送200℃以上的高温介质。但目前高温屏蔽泵多为单吸形式,在大流量工况下因其轴向力和汽蚀余量大、效率低等原因受到较大的使用限制。为此,本项目创新研制了一种大流量高温型双吸屏蔽泵,该泵轴向力易于平衡,运行效率高,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故对此类泵展开系统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创新研制的大流量高温型双吸屏蔽泵为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屏蔽泵因其无泄漏的特性在石油、化工、制药等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高温屏蔽泵可用来输送200℃以上的高温介质。但目前高温屏蔽泵多为单吸形式,在大流量工况下因其轴向力和汽蚀余量大、效率低等原因受到较大的使用限制。为此,本项目创新研制了一种大流量高温型双吸屏蔽泵,该泵轴向力易于平衡,运行效率高,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故对此类泵展开系统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创新研制的大流量高温型双吸屏蔽泵为研究对象,建立自动化仿真优化平台以探究高效的泵水力优化设计方法,进行多工况下的双吸叶轮优化设计,以提高泵的性能并拓展其高效范围。同时对高温型双吸屏蔽泵冷却循环系统进行热流耦合数值计算,以研究其流动特性、温度分布及对流换热规律,为冷却循环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采用Creo和ICEM等软件对高温屏蔽泵全流道进行建模及网格划分,采用CFX对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并通过闭式试验台对高温型双吸屏蔽泵进行试验验证。创新采用Ansys Workbench联合优化软件Optislang搭建自动优化平台的方法对高温型双吸屏蔽泵的双吸叶轮进行多工况优化。选取叶轮的28个设计参数作为直接参与优化的输入变量,通过高级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生成300个样本进行敏感性分析,从而筛选出7个敏感度较大的变量,采用基于梯度的二次拉格朗日非线性规划方法进行迭代寻优,得到优化后的模型,并对优化结果进行数值求解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泵的加权效率提高了3.19%,优化效果明显。(2)对优化前后的模型分别进行非定常数值计算,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外特性曲线表明,在保证额定扬程基本不变的条件下,优化后的效率整体较高,高效区明显扩大;内流场分析表明,优化后叶轮内的流场明显改善,基本消除了漩涡及脱流,且叶片进口处的低压区均出现明显缩小。压力脉动分析显示,优化前后叶轮压力脉动幅值变化较小,而优化后蜗壳内压力脉动幅值明显减小。非定常径向力分析显示,非定常径向力的幅值变化较小,但由于优化后叶片包角变大,径向力峰值所在相位角发生改变。空化特性分析,优化对于汽蚀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总之,优化后泵的高效区得到明显扩大,尤其对于叶轮内流场及蜗壳内压力脉动改善较大。(3)采用CFX对高温型双吸屏蔽泵的冷却循环系统进行热流耦合数值计算,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对循环流量及循环系统损耗功率分析后发现,由于连接体间隙狭小,不同工况下电机腔内冷却循环流量基本不变,故冷却循环所损耗功率亦保持不变。经计算得知损耗功率为2.268KW,占屏蔽电机额定功率的3.5%,其中转子屏蔽套和辅助叶轮损耗功率达到冷却循环总损耗功率的90%以上。对冷却循环系统内流场分析后发现,液流经两级辅助叶轮增压后,循环流道内压力最高点出现在二级辅助叶轮出口处,循环液则在压差作用下流动以进行散热润滑。此外,随蜗壳出口压力的降低,冷却循环流道内压力亦会降低,在连接体间隙处电机腔内压力与泵体出口传递的压力达成平衡。对冷却循环流道内温度分布进行分析,发现连接体间隙两侧高温和低温的边界非常明显,屏蔽套间隙内最高温度为80.657℃,小于许可值100℃,由此可知冷却循环系统设计合理可靠。对冷却循环流道内表面传热系数进行分析,发现沿屏蔽套间隙进口至出口,由于在粘性力作用下液流速度逐渐增大,使得定子屏蔽套表面传热系数也随之增大,而转子屏蔽套表面传热系数则随之减小。此外,热交换器管束壁面上一次水和二次水入口附近表面传热系数较大,其余部分则较小。最后对冷却循环流道内压力脉动进行分析,表明压力脉动在流经导流孔后迅速衰减,但在远离辅助叶轮处衰减程度较小。
其他文献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兼具密度低、热膨胀系数低、比强度高、耐磨和耐蚀性好等优点,在船舶、航空航天以及汽车制造等领域都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SiC和Al基体间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差异较大,SiC/Al材料的焊接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熔化焊时,焊缝中会发生界面反应,生成针状脆性相Al4C3,造成接头力学性能严重下降,制约SiC/Al材料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本文分别采用脉冲和连续两种激光波形,以1
碳排放交易系统在国际上已经引起极大关注,中国作为责任大国,肩负着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任。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是大势所趋,碳市场中的控排企业作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其碳排放的管理与制约将决定是否能实现碳减排目标。本文以中国碳排放试点中的控排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划分三个时间段研究碳排放交易系统对控排企业的影响。首先,使用相关系数阈值法构建控排企业股票联动网络,分析网络度,平均路径,介数等网
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胶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等特大型桥梁中都有一定应用,但总体来说其实际应用时间还相对较短,对其在各种损伤作用下长期性能退化规律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此外,冻融循环和氯盐侵蚀作用已是影响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8319)的资助下,从材料和构件两个层次,分别开展了冻融、氯盐作用下海工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退化和海工高性
复合轧辊成功的关键在于复合界面的结合状况。本论文采用电渣结晶器快速冷却凝固Fe-Cr-B合金熔体与电磁感应加热45#钢辊芯相结合的液-固复合铸造的方法制备了Fe-Cr-B合金/45#钢复合轧辊,着重研究了工艺参数:复合比(FeCr-B合金包覆层的厚度与45#钢辊芯直径之比)、辊芯预热温度、Fe-Cr-B合金熔体的浇注温度和合金熔体浇铸后电磁感应加热保温时间的变化对于复合轧辊的结合状况及复合界面显微
针对目前企业所采用传统的二维图纸与三维数模相结合的产品零件检测模式存在自动化水平不足、检测信息传递过程中易丢失及检测准备周期长等问题,本文将数字化三维模型定义(MBD)技术引入叶片三坐标测量机检测规划中,在UG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基于MBD的叶片CMM检测路径规划系统。本课题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如下:(1)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分析基于MBD的叶片CMM检测路径规划系统的技术需求,提出系统总体框架结构
本文采用机械球磨工艺制备了FeCoNi1.5Cr Cu高熵合金(High Entropy Alloy,HEA),并通过微波烧结工艺制备了15wt.%FeCoNi1.5Cr Cu/2024Al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微波烧结参数对FeCoNi1.5Cr Cu/2024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优化出了最优微波烧结参数。再以最佳烧结参数制备出的FeCoNi1.5Cr Cu/2024Al复
个体之间无处不在的耦合关系已经成为描述系统的基本范例。耦合复杂网络系统的一个显著特性是一个有效节点除了维持本地网络的连通性之外,还应该具有多个外部连接边的支持。在现实生活中,相依网络的连接关系具有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特征,并非局限于一一相依或以确定比例相依的简单模式,一个网络中的节点可以随机地依赖于其他网络中的若干个节点,这种相依模式更适用于实际情景。本文中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来研究具有多个相依关系的耦
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是焊接工作者的永恒追求。等离子弧焊接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的弧焊工艺,与其他高能量密度焊接工艺(如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相比,具有焊接成本低、对装配精度要求低的特点,可以在不开坡口的条件下一次性焊透5-8mm厚的钢板。然而,当焊接更厚钢板时,常规等离子弧焊接电弧的穿透能力有限、小孔稳定性不足,制约了等离子弧焊接在中厚板焊接领域中的应用。提高电弧穿透能力是提高等离子弧焊接效率和质量的有
近年来,石油基塑料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加剧了石油资源的消耗,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开发可降解生物薄膜材料成为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热点。燕麦蛋白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及天然可降解性,但是纯燕麦蛋白膜存在机械性能较差的缺点,限制了其在食品包装材料的应用;加入普鲁兰多糖制备的复合膜可以改善蛋白膜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可以促进蛋白质与多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复合膜的性能。天然复合膜不具备
当前,车辆智能控制技术迅猛发展,先进悬架系统搭配有效的控制策略,能显著提升车辆驾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悬架控制策略的实施要求车辆悬架系统的核心阻尼调节元件具有高度可控性,并能实现阻尼连续调节。为此,本文搭建了基于阻尼连续可调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系统,研究其在多种控制策略下,对自身振动抑制的有效性和综合性能提升的改善率进行有益的探索。全文研究要点概括如下:(1)基于CDC减振器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