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CPV)于1978年首次分离自美国,属于细小病毒属猫细小病毒亚群。CPV具有重要的致病意义,可引发犬只的急性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通过单克隆抗体识别、限制性酶切及PCR等方法进行的流行病学调研表明:自从最早期的CPV-2型细小病毒出现以来,CPV已演化出新抗原型,即CPV-2a与CPV-2b型。这两种CPV新抗原型已在世界范围内取代了早先的CPV-2。CPV-2a与CPV-2b的相对分布在不同国家、地区及不同时期有着显著差异。我国目前以CPV-2b流行为主,各地呈散发态势。 CPV病毒粒子主要由VP1、VP2和VP3三种衣壳蛋白混合组成。其中VP2占绝大部分比例。多方研究已证实,VP2对感染犬只具免疫保护性。 对CPV进行型别区分,既利于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调研,也对CPV的免疫、预防工作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本研究首先使用传统的病毒学方法,如血凝实验、病毒分离、理化性质分析(氯仿敏感实验、胰酶抗性实验及耐酸实验),对3份分离自南京地区的CPV疑似粪样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3份样品均表现出典型的CPV理化性状及毒力特征。随后使用PCR技术及专门的CPV亚型区分引物,对上述样品进行了型别鉴定。实验结果显示3份样品均为CPV-2b亚型感染所致。 本研究涉及CPV-GN毒株VP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以常规PCR技术扩增CPV南京分离株CPV-GN衣壳蛋白VP2基因,并将之插入到pMD 18-T中,构建克隆载体pMD-VP2以进行T-A克隆。重组质粒测序后与CPV-d、CPV-15、CPV-39、CPV-133参考株及世界各地若干分离株进行序列分析、比较发现CPV-GN株VP2基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突变,如其在第18、354、405、1465和1543碱基处分别发生了T→A、A→G、G→A、G→A和T→A突变。其中第1465位的G→A点突变使缬氨酸489变为异亮氨酸,第1543位的T→A点突变使丝氨酸515变为苏氨酸。 本文为CP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作了基础理论分析与实验性研究。以CPV-GN DNA为母本,参照pMD-VP2重组质粒测序结果及CPV-d、CPV-15、CPV-39等参考株序列,使用Protean软件对CPV-GN株VP2基因进行免疫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