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功能分工是协同发展的重点。京津冀地区的功能互补与分工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现实必要性,现有格局的形成既是对过去的发展基础路径依赖的结果,又同时受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共同影响。历史上“首都圈”的功能分工表现为以首都为核心,其他城市起辅助作用。在首都周围形成的城市受首都的吸引和影响,由首都的需要决定他们的成长发展及功能,同时这些城市又影响着首都的发展。建国后京津冀功能分工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同质发展阶段;1979——2014年功能分工机制探索构建阶段;2014年至今,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实施阶段。北京市的功能具有城市、首都双重属性,建国以来功能定位受工业化进程及发展基础的影响曾提过“经济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定位演变与世界上其他首都显示出相同的趋势,发展重点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京津冀城市群是典型的“双中心驱动型”,北京和天津二者曾共同作为经济中心出现,这是京津冀作为“首都”城市群的特殊性,天津市的定位与城市发展受北京影响,二者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对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影响较大。河北省各城市的发展受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的综合作用,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受自身优势及与在区域内与其他城市间的互动关系影响。考察京津冀地区1993年、2000年、2008年及2016年的功能互补与分工状况可发现,从1993年——2016年,京津冀地区城市之间功能结构互补程度整体呈增加的趋势。关于各市具体的优势产业,北京市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且生产性服务业较为发达,天津市为制造业,唐山市、张家口市、承德市主要在第一、第二产业,唐山市、邯郸市为采掘业,廊坊市、衡水市为农林牧渔业。各市社会性服务业由非基础产业到基础产业的转变大部分发生在2000——2008年时间段。优势产业分别为第一产业的和为第二产业的城市相互之间互补系数较大,北京市与其他城市的功能互补联系度比其他城市之间的互补联系程度要大。优化京津冀城市功能分工格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将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区域利益共享与协调机制;把握好产业链分工趋势;将交通发展与产业发展有效结合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