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在社会发展中己成为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民工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自身的素质发展并没有得到同步提升,这既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宗旨,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民工的发展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但基本方面是农民工的素质发展。提升农民工的素质,必须加强对农民工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使农民工在文化知识、技术能力、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获得相应的提高,才能使农民工真正符合现代产业工人的发展要求。
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不统一性的制约下,农民工并没有平等地共享社会发展资源。本文通过对青岛、济南两地农民工的实地调研,发现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处于较低水平,文化素质不高、技术能力低下、社会文化生活单一、价值观念落后,造成农民工虽有产业工人之名,却无产业工人之实的现状。这既有社会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疏离长期制约的原因,也包括促进农民工发展的合作机制的不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在推动农民工科学文化素质发展中的定位不合理,农民工自我发展的自主意识和动力不足等原因。
完成农民工社会身份的转移,必须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把握农民工问题的实质,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农民工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在获得社会制度的认可下使农民工获得身份地位的转移,并逐步向具有实质意义的产业工人发展。因此,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问题,并从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小城镇化发展、完善农村基础教育和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构建农民工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的多元合作机制、加强补偿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探寻推动农民工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的制度安排和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