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耳鸣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多发症状,其临床治疗为当今公认的世界难题之一,中医药在耳鸣的防治过程中所占的地位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耳鸣治疗同样离不开辨证论治。但临床上许多耳鸣患者除耳鸣外,别无典型兼症可辨,这给运用传统方法进行辨证带来困难。对于耳鸣等耳部疾患来说,常规听力学检测手段提供大量信息,其中可能蕴涵着与中医证型有关的信息。目前这方面临床研究大多局限于单一指标,不能全面考虑听力学指标对耳鸣辨证的影响。刘蓬等对120例具有典型中医证候的耳鸣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听力学检测,并运用多元判别分析方法,利用听力学指标,建立了五个耳鸣证型的判别函数。本研究以无典型证候的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此判别函数进行客观辨证,与传统方法中将耳鸣完全责之于肾而给予补肾填精方药治疗的辨证方法相比,以检验该判别函数辨证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性及可操作性。 方法:研究对象: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耳鸣病人。纳入标准:以主观性耳鸣为主要症状,伴有或不伴有自觉听力下降;除耳鸣的主症外,无其它兼症可辨,不具备典型的中医证候。排除标准:经检查属外耳或中耳病变等引起的耳鸣;年龄小于16岁者和因各种原因不能配合完成系统的听力学检查(包括听力损失>90dB)者。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调查表,将收集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纽和对照组,由专人对所有实验组入选对象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听性脑干反应、40Hz听相关电位等项目检测,将所测结果代入函数式进行辨证,据此由高级职称医师给予相应的方药治疗;对照组病人亦由高级职称医师给予补肾填精中药口服,比较两组有效率的异同。 结果:所有入选病例为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耳鸣病人,共51例。其中实验组30例,包括风热侵袭型1例,肝火上扰型9例,痰火郁结型5例,肾精亏损型8例,脾胃虚弱型7例;男17例,女13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40.13岁;最长病程240月,最短病程0.5月,平均病程为23.69月。对照组病人21例,男12例,女9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42.38岁;最长病程120月,最短病程0.7月,平均病程36.41月。两组病人性别分布、年龄、病程及治疗前耳鸣程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两组耳鸣病人来源同一总体,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两组病人治疗效果分别是,实验组有效率为70%,对照组有效率为42.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耳鸣程度计分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表明两组病人经不同辨证施治后,耳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