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术前保温模式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核心体温、循环功能、术后寒战以及拔管时间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患者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行择期胃癌根治术且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患者9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即术前保温组、术中保温组和常规保温组,每组30例。术前保温组患者接受的保温模式是在术前30~60分钟至手术结束时强制充气加温系统保温;术中保温组是自患者进入手术室时至麻醉开始时与麻醉开始时至手术结束时分别给予单层棉被与强制充气加温系统保温;常规保温组患者接受从术前入室时至手术结束时给予常规单层棉被保温处理。收集患者入室时、麻醉时、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每30分钟以及手术结束时的鼓膜温度、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等数据,同时记录患者手术失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寒战情况。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检验水平a=0.05。三组患者的年龄、输液量、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定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法,患者的性别、ASA分级、寒战的发生例数等组间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三组中各时间点鼓膜温度、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
结果:
1.三种保温模式对手术患者鼓膜温度的影响在手术开始后30min、60min与90min等时间点,术前保温组与术中保温组的患者鼓膜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2组之间鼓膜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室时、麻醉时及手术开始时等时间点,术前保温组与常规保温组的患者鼓膜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2组之间鼓膜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开始后120min、150min、180min和手术结束时等时间点,术中保温组与常规保温组的患者鼓膜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2组之间鼓膜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三种保暖模式对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在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30min和60min等时间点3组患者之间低体温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开始后90min、120min、150min、180min和手术结束时等时间点3组患者之间低体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术前保温组与常规保温组在上述时间点低体温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67);术中保温组与常规保温组在上述时间点低体温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67);而术前保温组与术中保温组仅在手术开始后90min时的低体温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67),其它时间点2组患者之间的低体温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167)。
3.三种保暖模式对手术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在麻醉开始时,术前保温组与术中保温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保温组与常规保温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保温组与常规保温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时间点3组之间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三种保暖模式对手术患者失血量的影响术前保温组与术中保温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保温组与常规保温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保温组与常规保温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三种保暖模式对手术患者术后拔管时间的影响术前保温组与术中保温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术前保温组与常规保温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术中保温组与常规保温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
6.三种保暖措施对患者术后寒战的影响3组患者术后共有20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寒战:术前保温组仅有2例发生轻度寒战的患者;术中保温组共有3例患者发生寒战,其中轻度寒战2例,中度寒战l例;常规保温组15例,其中轻度寒战8例、中度寒战5例、重度寒战2例。术前保温组与术中保温组无统计学差别(P>0.0167),术前保温组与常规保温组有统计学差别(P<0.0167),术中保温组与常规保温组有统计学差别(P<0.0167)。
结论:
1.在麻醉开始时,与另外两种保温模式比较,术前保温模式不能提升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鼓膜温度,但有利于患者循环功能的稳定。
2.术前保温模式可预防胃癌根治术患者因热量再分布出现的鼓膜温度显著下降,减少患者低体温发生率。
3.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失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寒战等指标的影响,术前保温模式与术中保温模式没有显著性差别,但上述两种保温模式均优于常规保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