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是一种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包括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众所周知,中国散文一直以形散而神不散著称,其结构自由洒脱,形式多样纷繁,使得其英译变得复杂。因此,一些学者甚至提出汉语散文不可译的观点。但更多的学者则认为汉语散文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中国文学的珍宝和精髓,是可译也是值得翻译的。张培基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也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他长期致力于中国现代散文的翻译,对散文的翻译理论和实践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本研究从张培基教授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中选取15篇叙事性散文及其相应的译文作为研究对象,并从中随机选取一篇作为样本,通过对原文及相应译文中的主位推进模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探究原文与译文在主位推进模式分布上的异同及其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导致其差异的深层因素并归纳出张培基教授在英译中处理这些异同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 本研究在对所选取的语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以下几点:1)叙事性散文原文及其译文中出现7种常用的主位推进模式。2)在这7种常用模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主位同一型,原文共出现167次,占30%;译文169次,占30%。其次是跳跃型(原文150次,占27%;译文116次,占21%)和延续型(原文95次,占17%;译文109次,占19%)。再次是述位同一型(原文73次,占13%;译文82次,占15%)。3)原文的跳跃型所占比例高于译文,译文的延续型所占比例高于原文。4)张培基教授在英译过程中对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有三种不同的转换策略。5)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句法特点及思维模式影响着译者对主位推进模式的选用。 研究结果表明,主位推进模式对散文的英译有一定的帮助。译者应尽量保留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必要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译入语的句法和语法使用规范调整或重建目的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以保证译文衔接自然,表达连贯,从而更好地传神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