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语言是一个有趣而复杂的研究领域,它在人类语言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并被广泛地使用于口语和书面语。模糊语言在交际中的大量出现在语用上总是有着充足的理由,同时它的灵活使用也有助于实现语言中特定的审美和语用效果,这一切都说明了研究模糊语言的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文本中存在大量的模糊语言。迄今为止,《红楼梦》在国内外有两个比较著名的译本,一个是名为《石头记》的译本,译者为大卫·霍克斯,另一个是杨宪益和戴乃迭的《红楼梦》译本。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模糊语言的翻译进行了深入、全面和有意义的研究。也已有一些研究针对《红楼梦》中模糊语言翻译的策略和倾向,但是定量研究仍较为少见。
本文将针对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从动态对等理论的角度出发,在结合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描述性研究。通过比较《红楼梦》两个译本中对于模糊语言的翻译方法和效果,具体将解决以下问题:1.《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关于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是否有显著的不同?2.如果有区别,主要表现在哪里?如无区别,相同点又在何处?3.按照动态对等理论哪种策略比较好?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将模糊语言的各种翻译方法划分为不同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等级。之后比较了《红楼梦》两个译本中25个模糊语的翻译方法及策略,并考察了两者的关系。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了曼惠特尼U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个译本在模糊语言的翻译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翻译处理中存在的规范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本文通过统计学与描述性方法对《红楼梦》中模糊语言的翻译进行了研究,一方面在模糊语言的研究方面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另一方面也为研究模糊语言的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使我们在掌握相应的翻译技巧的同时,更确切地理解翻译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