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铁路行车密度和列车运营速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高速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对列车驾驶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列车自动运行系统能够缓解人工运行压力,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舒适度等性能,并防止因人工误操作引起的事故,是实现列车高效、高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而列车自动运行系统的最主要功能是目标速度曲线跟踪,因此开展高速列车跟踪控制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铁路行车密度和列车运营速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高速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对列车驾驶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列车自动运行系统能够缓解人工运行压力,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舒适度等性能,并防止因人工误操作引起的事故,是实现列车高效、高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而列车自动运行系统的最主要功能是目标速度曲线跟踪,因此开展高速列车跟踪控制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速列车协同跟踪控制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根据图论和多智能体理论,对多质点单位移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列车多质点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车厢质量的时变特性、运行阻力和未知外界干扰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且明确描述了车厢间的耦合关系和相互作用力。相较于一般单质点模型和多质点单位移模型,本文所建立的多质点模型更加准确地刻画了列车的动态特性和多质点特性。其次,本文研究了列车车厢位移和速度的同步性控制问题。考虑到列车质量变化、参数不确定等多种不确定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鲁棒自适应控制策略。该方法无需对非线性车间耦合作用力和外部干扰进行近似或线性化处理,便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模型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实现良好的列车协同控制效果。最后,考虑在现有研究中被忽略或者被简单线性化处理的非线性干扰因素,本文设计了高速列车协同跟踪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在保证高速列车各节车厢保持协同一致的前提下,能够很好地跟踪理想速度/位置轨迹曲线。通过构建分布式控制器的方法,补偿模型非线性、参数不确定性、未知阻力干扰和车间耦合作用力的影响,并且在实施该控制策略时,只需要设计调整控制参数,而无需过多的列车系统参数,就能够获得很好的跟踪控制效果。
其他文献
四旋翼飞行器因具有成本低、操作灵活、易于维护、适应环境能力强等特性,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四旋翼飞行器系统本身的欠驱动、非线性、强耦合等特点为其控制器设计带来了挑战。本文在研究四旋翼飞行器控制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四旋翼飞行器集群的控制问题与容错控制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在建立两种常见构型的四旋翼飞行器非线性数学模型基础上,设计鲁棒自适应控制器来处理模型不确定以及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Com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l,CBTC)系统是集现代通信、控制、计算机与传统铁道信号技术为一体的复杂系统,是保障列车安全与高效运行的关键。CBTC系统采用了大量的商用信息化组件,使其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加剧。信息安全态势评估(Information Security Situation Assessment,ISSA)技术能够量化评估CB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Com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l,CBTC)系统中应用了大量网络化和信息化组件,使系统面临严重的信息安全风险。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能够及时发现攻击行为,提高CBTC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水平。现有的CBTC系统入侵检测研究忽略了入侵检测系统自身的安全与可信问题,一旦入侵检测系统遭到攻击,将
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轨道交通中利用动力电池研发更节能和环保的新型混合动力列车成为趋势。柴电混合动力列车是改造传统内燃机车的方案之一,柴电混合动力系统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优化控制柴油发电机组与电池的功率分配,对比传统内燃机车可提高燃油效率,因此运行成本更低,有更优的经济性。为了优化柴电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系统策略,本论文首先建立了柴电混合动力列车的整车模型,其中主要包含列
轴箱轴承作为高速动车组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其疲劳可靠性对列车安全稳定运行来说十分重要。同时国内复杂恶劣的运行环境对其疲劳寿命和可靠性的评估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轴承内部的动态载荷分布是轴承最重要的运行参数之一,更是从轴承服役条件到疲劳寿命评估的关键力学参量。因此,获取轴箱轴承内部动态载荷分布对轴箱轴承疲劳可靠性的准确评估来说意义重大。本文以某型高速列车轴箱轴承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一种基于应变检测的实
由于高速铁路具有安全、快速、便捷、舒适的优势,其运输需求不断增加,运营里程不断增长。与此同时路网也逐渐复杂,瓶颈区段逐渐增多。瓶颈区段的通过能力对路网运输能力的影响至关重要,利用现有的铁路基础设施提升线路的通过能力,是未来高速铁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应对提升铁路通过能力和运输灵活性的挑战,国内外学者提出列车编队运行(或称“虚拟编组”)的概念,成为轨道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列车编队运行时,通过无线通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路网效应开始显现,以此带来高速铁路客流持续增长,瓶颈区段对网络能力的限制作用愈发突出。从宏观层面实现瓶颈区段能力疏解,是网络化运营的根本保障,对提升网络通过能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高速铁路复杂网络为背景,进行铁路乘客出行多路径选择与分配研究,着眼于瓶颈区段疏解与旅客服务能力提升,构建企业-乘客双准则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包括服务路径阻抗函数设计、合理服务路径备选集生
季节性冻土地区的路基冻胀导致轨道几何尺寸发生变化(称为轨道变形),降低了线路平顺性,甚至构成列车运行安全隐患。我国东北地区位于季节性冻土地区,每年存在明显的冻胀和融沉现象,而高速铁路对轨道不平顺要求极高,因此,针对运营高速铁路,掌握路基冻胀过程中轨道变形随温度变化的过程,不仅能够为铁路工务部门管控季冻区域内轨道几何尺寸变化提供依据,也能够大大降低行车安全隐患。本文针对无砟高速铁路,利用综合检测列车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车车通信列控系统的不断探索和研究,系统在精简轨旁设备,提高车载自主性和动态间隔控制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由于新型列控系统还处在研究初期,与传统列控相比,在系统结构以及功能划分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变,需要对新增功能进行完备性设计。传统的由地面设备集中控制的方式,转换为以车载为中心的列车自主控制方式,列车通过车车直接通信方式获取前方追踪列车的运行状态信息。因此需要研究列车如何与前车建
随着“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宏大蓝图的不断建设,高铁以其便捷、舒适、快速等特性成为我国居民出行的首要选择,高铁旅客出行需求不再局限于单一化的位移,更强调全过程的服务体验。高铁站作为高速铁路网中的关键节点,是旅客与铁路运输企业发生服务高度接触的重要场所,其设备配置的规范化、差异化和可调化不仅影响着铁路运输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成本,更决定了旅客出行服务感知体验及高铁出行忠诚度。本文基于服务容量的概念,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