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交流愈发频繁,翻译质量的好坏对于交流成果的影响不言而喻。口译因其时间短、效率高,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国际学术界对口译研究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口译理论、口译技巧研究、口译教学研究,遗憾的是对口译译前准备的研究却很少,大多是基于个人经验或理论的总结,实证研究少,局限性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与日俱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作为科学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翻译工作已成为既活跃又积极的生产力,科技翻译工作者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交替传译中,有关科技领域的内容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有必要对科技交替传译这一领域深入研究。 吉尔以认知科学为理论基础,根据口译的工作特点和认知规律,提出了“同声传译的口译模型”、“交替口译的口译模型”和“口译的理解模型”,认为口译任务所需要的注意力总量必须小于译员大脑能提供的注意力总量。由于大脑注意力的总量是有限的,如果口译所需的注意力总量超过可供用的总量,则口译的质量就不能得到保证。为了确保译员的翻译质量,译员在从事口译活动时,一方面必须保证提供充足的智力精力总量。另一方面尽量必须控制占用精力的活动的数量,以保证口译程序中的每个步骤都能够得到其必需的注意力,最终使得原语得到完整无误的表达。译前准备能加深译员对于源语的理解,减少听辨、记忆和协调脑力需求量,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可供使用的大脑注意力总量TA(total capacity available),这样译员可以自由调配的精力就相对增加,缓解译员在精力分配中所承受的压力,从而提高输出语的质量。 本文基于认知负荷模式,采用严格控制变量的实证研究,探讨译前准备对科技交替传译质量的影响,产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进而提出译前准备的内容和方式。本文的实证研究中选取某高校翻译专业三年级的本科学生32人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结果表明:1)译前准备对口译质量有显著性影响;2)译前准备对口译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转换/完整性、准确程度和流利程度/速度这三个方面;3)译前准备可以从词汇表、行业发展状况、预测的发言人和听话人等方面着手,越全面越好。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可从科学的角度加深对译前准备与译出效果的关系的认识,也能为口译实践、口译教学训练以及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