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将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师该怎样研究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些一直是困扰外语教学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在反思型(Self-reflection)教学模式下发展起来的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行动研究被认为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桥梁,对于教学本身和教师发展都大有裨益。 那么,什么是行动研究?它是如何产生的?它是被某专家推崇的理论还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对于外语教学有何意义?将行动研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会什么有效果?会有什么问题或新的发现?这些正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行动研究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特·利文(KurtLewin)于1946年在《行动研究和少数民族问题》(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Problems)一书中正式提出行动研究的概念、功能和操作程序。50年代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斯蒂芬·科利(Stephen Corey)等人首先提倡用行动研究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70年代,英国教育家劳伦斯·斯坦豪斯(LawenceStenhouse)的“教师-研究者”观点对行动研究得到普遍认同有重要影响。行动研究方法在国外应用于教学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在中国,行动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从90年代起,行动研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师资培训项目中。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中英合作外语教师培训项目中,行动研究是一个重要部分。随着我国外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提出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自己的课堂作为研究对象。该方法将为外语教师反思并改进课堂教学提供帮助。 行动研究具有定性研究及描述性研究的特点和实用性。整个过程是不断循环和螺旋上升的过程,包括“观察、计划、行动、反思”等环节。并需要教师以报告的形式写出反思过程和结果。对于教师来说,掌握如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