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工业与制造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优越。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逐渐耗竭。严峻的环境形势使人们意识到,从源头上控制并减低产品的环境负荷的重要性,产品的绿色设计与制造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由于聚氯乙烯良好的电绝缘性与高性价比,成为了包覆电线的首选材料,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极为广泛。大量聚氯乙烯电缆随着电器等被废弃和淘汰,而填埋或焚烧作为其主要处理方式对环境的负荷不容忽视。开展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将对聚氯乙烯电缆的生产以及废弃处置过程具有明确指导意义。本文应用Gabi6.0对国内聚氯乙烯生产的两种主要方式电石法和乙烯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明确各生产阶段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比较了两种不同制造方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企业生产层面对我国聚氯乙烯制造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评估,在源头上控制并减少聚氯乙烯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电石法和乙烯法对温室效应的环境影响潜值分别为5600kg CO2-Equiv和3460kgCO2-Equiv,其中主要产生在乙炔制造阶段和氯乙烯制造阶段,分别占各自总影响潜值的70.5%和44.6%。在酸化效应中电石法和乙烯法的影响潜值分别为13.2kg SO2-Equiv和25.2kg SO2-Equiv,主要在乙炔制造阶段和聚氯乙烯制造阶段,各自占总影响潜值的64.2%和69.8%。电石法中的氯化氢制造阶段影响在富营养化环境影响潜值中居首位,达到0.286kg Phosphate-Equiv占总影响潜值的49.6%。在臭氧层耗竭影响中,乙炔制造产生的影响较大,其影响潜值为3.8e-07kgR11-Equiv占总电石法总潜值的88.4%。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当中,电石法的环境影响潜值较高,总值为89400MJ,其中乙炔生产贡献值为67600MJ占总影响潜值的75.6%。乙烯法在水生生物毒性中的贡献值尤为显著,其中乙烯制造阶段贡献值为3.3le-010kgDCB-Equiv,占总量的70.4%。本研究对废旧聚氯乙烯电缆样品进行分类拆解,将拆解产物拆分为电缆外皮、电缆内皮和铜线三部分。使用国家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方法(HJ/T299-2007)对电缆外皮和电缆内皮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浸出毒性研究,并以此研究结果作为废旧聚氯乙烯电缆生命周期评价中废弃处置过程的环境排放输出。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国内废旧聚氯乙烯电缆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综合评价,旨在分析对比并评估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并寻求改善环境影响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聚氯乙烯生产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明显高于使用和填埋处置阶段,其中乙炔、氯化氢和乙烯的生产过程对环境产生的负荷尤为突出。此外,废旧聚氯乙烯电缆在填埋处置过程中释放出的PAHs对水生生物毒性的环境影响较大,占水生生物毒性环境影响总负荷的87%。若将焚烧作为处理方式,聚氯乙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嗯英等有毒污染物将对环境造成更严重的危害。通过分析我国聚氯乙烯生产、使用及废弃处置的实际情况,应用Gabi6.0构建了聚氯乙烯生命周期评价模型。模型包括目标与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生命周期影响评价三个部分。其中生命周期影响评价采用荷兰的CML2001评价方法,对温室效应、酸化效应、富营养化、臭氧层耗竭、不可再生资源和水生生物毒性几种环境影响类型进行分析。基于项目研究,提出了聚氯乙烯改善环境影响的措施,对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及废弃处置过程的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