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迅速发展,翻译中的文化问题在翻译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这篇毕业论文是从文化翻译角度来撰写的,然后将文化翻译这个宽泛的题目缩小为“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原因主要有二:第一,纵观中国的翻译,时至今日,英译汉仍然是核心,这与中国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在世界上扮演越来越重大的角色的现状极不相符。传播中国文化已成为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词语作为语言最活跃、最敏感的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反映文化。中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反映中国独特文化的词语不计其数。这些词语的翻译对于介绍中国文化意义重大。但是此类词语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准确翻译十分困难。本文作者拟在此方面做些尝试性的研究,希望能为翻译研究特别是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做一点事情。本文首先从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谈起。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使用该语言的群体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语言扎根于文化之中,并受文化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不仅是一种双语言活动,本质上更是涉及两种文化的交际活动。接着,根据莫娜·贝克尔、胡文仲等学者提出的文化负载词的含义,得出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即此类词语只属于中国文化,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语。它们是汉语语言系统中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的语言层面,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概念意义相关的词语,又细分为生态词、物质词、社会词、宗教词和语言词;另一类是与内涵意义相关的词语。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国的文化。这些词的准确翻译需要一个指导原则。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和刘重德的“信、达、切”等都把对原文的忠实作为翻译的核心。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但忠实于原文又会阻碍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的理解和顺畅交流,因此译者也应该考虑译文的可理解性。考虑到这些词语的翻译既需保存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又要使异于中国文化背景的人便于理解,通过分析,作者认为鲁迅提出的“信、顺”符合上述要求,并且他对“信”的强调尤其符合全球化趋势下传播中国文化的需求,因此本文将此作为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指导原则。与此呼应,异化的翻译方法就应作为翻译的首选,并且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异化翻译将成为趋势,归化是必要和补充。这两种方法均有其存在的价值。异化有利于保存汉语的文化韵味,从而达到对外推广中国文化的目的;而归化有利于缓和文化冲突,增进相互理解,实现交流。通过详实的例子分析,本文列出了直译、意译、替换和音译等具体方法,使文章更具实用性。最后,就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