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的融资行为一直是公司财务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商业信用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地区,占企业短期融资很大比重。约有70%的美国公司和80%的英国公司向客户提供了商业信用(Petersen and Rajan,1997; Atanasova and Wilson,2004)。而在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发展不够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商业信用能够充分发挥其银行借款替代作用,在企业融资活动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国内外有关商业信用的研究已经广泛展开,主要集中在对商业信用的存在动机、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商业信用的存在动机主要分为经营性动机和融资性动机;对商业信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则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审计具有监督职能,通常对于公司具有外部治理功能,对于审计师的选择则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公司本身的会计信息披露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针对审计师选择、信息披露质量对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已有不少,但主要考虑的是对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银行借款债务)的影响,很少有研究考虑对商业信用这种特殊的债务融资方式的影响。本文搜集2008-2010年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了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对审计师选择、信息披露质量与商业信用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发现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公司,获得商业信用融资成本更低;此外,信息披露质量是审计师选择与商业信用融资成本的中介变量,选择高质量审计师会对企业产生外部监督的作用,影响公司管理层的信息披露行为,提高其信息披露质量,从而降低了与外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对称程度,最终降低商业信用融资成本。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商业信用的广泛使用提供理论支撑,促进提高审计质量、发挥审计功能、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信息披露规范。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制定依据和借鉴,促进公司改善治理环境、提高信息透明度。本文主要分为六章,各章节的结构安排如下:第1章,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预期创新。第2章,文献综述。本部分主要从商业信用研究综述、审计师选择与信息披露质量、信息披露质量与商业信用融资成本、审计师选择与商业信用融资成本这四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第3章,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系统阐释了独立审计功能、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三个基本理论。引入中介效应分析法,论述以信息披露质量作为中介变量,审计师选择对商业信用融资成本的影响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文章的基本假设,这是全文研究的基石。第4章,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本章首先讨论了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接着设定模型、设计变量,为下文的实证分析做好基础性工作。第5章,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本章首先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接着通过lo百t回归和OLS回归分析,证实了审计师选择与商业信用融资成本负相关;以信息披露质量为传导机制,选择高质量审计师可以对降低商业信用融资成本产生积极影响。第6章,结论与建议。即对全文的研究结论、研究创新、政策建议、研究局限、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总结。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1)理论意义:理论研究的完善和拓展过去对商业信用融资影响因素的研究都是比较散乱的,在讨论审计与融资关系时,一般只涉及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中的银行借款。本文基于独立审计功能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对影响商业信用融资成本的因素进行探讨,以信息披露为传导机制,认为审计师的选择能够从外部对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从而影响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成本,为解决商业信用融资约束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和完善了审计师选择对资本成本影响研究领域。本文提出以信息披露质量为中介变量,审计师选择会对商业信用这种特殊的债务融资成本产生影响,实证结果证明了影响的显著性,这是对信息披露作用研究的拓展。(2)现实意义:政策建议和依据公司应当选择高质量审计师,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展现自己、公开自己,让商业信用债权人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愿意给予更多的信用。这符合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遵循了法规要求。同时也为政策制定部门提出建议,审计师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要完善法律法规,保证审计功能实现;证券监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要进一步规范信息披露制度,真正发挥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本文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1)理论创新。过去一般认为非正式制度因素,如信任、关系、地域等对商业信用融资成本产生直接影响,而审计对商业信用融资成本影响较小,本文证明了审计师选择与商业信用融资成本之间的显著关系,是本文理论研究的创新点。(2)方法创新。一方面,本文将心理学等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中介效应法引入财务会计领域,深入探讨审计师选择对降低商业信用融资成本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另一方面,通过考量不同契约选择的排序来间接度量交易成本是本文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本文可能存在以下不足:在样本选择、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定义、控制变量选取和模型设定上存在局限性。文章仅选择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可能存在“样本选择偏差”问题;衡量信息披露质量的方法一是根据深交所考评结果赋值,主观性较强,可能导致实证结果不够客观;控制变量选取时,可能忽略了重要影响因素的存在,其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待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