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泌尿系结石的患病率为5%-12%,不同的年龄、性别、地区和种族的发病率也各有不同。我国肾结石总体患病率为5.8%。儿童和老年人的结石发病率较低,而处于工作年龄的成年人的发病率较高,这带来了更多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目前常用的结石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排石(MET)、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L)、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RIRS)、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等。由于RIRS的首次治疗成功率高且手术创伤较小,使得近年来接受RIRS治疗患者日渐增多。2016年美国泌尿协会(AUA)指南和2020年欧洲泌尿协会(EAU)指南建议,对于中、上盏及肾盂的<2cm的结石,ESWL和RIRS均为一线选择;而对于下盏结石,若结石<1cm首选ESWL或RIRS,若结石大小为1-2cm则可选择RIRS或PCNL;>1cm的输尿管结石均推荐RIRS作为一线选择。虽然RIRS的并发症较少,但仍有9-25%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大多数不严重,术后感染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7.7%,患者可表现为术后发热、尿源性脓毒血症(Urosepsis)或全身炎症反应(SIRS),严重者需转入ICU监护治疗,甚至可威胁患者生命。目前研究认为术前存在泌尿系感染(尿镜检白细胞阳性、尿亚硝酸盐阳性、尿培养阳性等)、体质状况差(白蛋白低、基础病多、ASA评分高等)、既往手术史、术前留置DJ管、术前没有充分抗感染、术中肾盂内压高(未使用输尿管鞘或镜鞘比高、灌注量大、灌注速度快等)、结石负荷大、手术时间长、感染性结石等是RIRS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但不同研究之间的结论不尽相同,而且尚缺乏病例数量较大、纳入因素较全面的研究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全面分析RIRS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作Nomogram预测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对RIRS术后感染的防治有重要意义。【目的】1.分析RIRS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2.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2015年9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1678位患者。纳入条件为:1.因泌尿系结石入院,2.在住院期间以清除结石为目的行RIRS,3.患者在本次住院未行其他手术。排除条件是:1.患者在其他科室住院或转入我科进行手术,2.研究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后7天内体温是否超过38.5℃将他们分为两组:术后发热组和术后无发热组。记录患者的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抗感染治疗、术中情况和术后体温等信息。计量资料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Mean±SD表示,组间差异用Student’s t检验(方差齐)或Brown-forsythe检验(方差不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用中位数(P25,P75)表示,组间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所有的定性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其中计数资料用Pearson?2检验或Fisher确切法检验,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将有统计学、既往文献报道或临床工作中认为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逐步法)。P值均选双侧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结果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并完成内部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78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1002例(59.71%),女性患者676例(40.29%),平均年龄为50.28±13.18岁,结石最大径为20(13.5,30)mm,结石面积为111.5(63,193.75)mm2,尿培养阳性339(20.20%)例,发热组有119位患者,无发热组有1559位患者,发热率为7.09%。单因素分析提示:女性患者(57.98%vs 38.94%)、BMI指数(23.35±3.39 vs24.08±3.54)kg/m2、无吸烟史(2.52%vs 8.34%)、入院血压(127.27±19.74 vs130.62±16.87、76.07±13.28 vs 78.47±11.66)mm Hg、曾有寒战发热(31.93%vs7.44%)、入院查体阳性(38.66%vs 27.20%)、有泌尿系统手术史(76.47%vs62.35%)、结石面积(130(78,251)vs 110(62,191))、感染性结石(31.25%vs 14.09%)、血白细胞>10.0×109/L(15.13%vs 6.41%)、血红细胞<4.0×1012/L(11.76%vs5.00%)、血红蛋白<110g/L(21.85%vs 11.10%)、血小板<100×109/L(3.36%vs0.77%)、血小板>400×109/L(11.76%vs 2.89%)、钾离子<3.5mmol/L(10.92%vs6.62%)、钙离子<2.03mmol/L(4.20%vs 1.16%)、二氧化碳<21.0mmol/L(20.17%vs 11.31%)、直接胆红素>6umol/L(3.36%vs 0.45%)、白蛋白<35g/L(23.53%vs6.22%)、尿酸<220umol/L(5.04%vs 0.91%)、尿p H值≥6.5(48.73%vs 35.99%)、尿隐血阳性(96.64%vs 91.65%)、亚硝酸盐阳性(35.29%vs 11.38%)、镜检白细胞阳性(47.06%vs 16.90%)、尿培养阳性(47.90%vs 18.09%)、完成术前抗感染时间≥9天(10.92%vs 1.15%)、更换抗生素≥3种(8.40%vs 0.90%)、镜鞘比<0.7(39.50%vs29.70%)、术者年手术量<20台(19.33%vs 9.49%)在术后发热组和术后无发热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曾有寒战发热症状(OR 2.636,95%CI:1.554-4.4,P<0.001)、入院查体阳性(OR 1.580,95%CI:1.018-2.428,P=0.039)、血尿酸<220umol/L(OR 4.271,95%CI:1.167-13.73,P=0.020)、血白细胞>10.0×109/L(OR 2.307,95%CI:1.185-4.277,P=0.010)、白蛋白<35g/L(OR 1.952,95%CI:1.069-3.455,P=0.025)、镜检白细胞阳性(OR 2.39,95%CI:1.457-3.908,P=0.001)、尿培养阳性(OR 1.984,95%CI:1.177-3.308,P=0.009)、完成术前抗感染时间≥9天(OR 3.667,95%CI:1.42-9.179,P=0.006)是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术者年手术量≥20台(OR 0.542,95%CI:0.311-0.982,P=0.006)是保护因素。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法)筛选的临床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根据ROC曲线可见AUC=0.824,拟合曲线可见C-index=0.812,这表明列线图可靠性和区分度较好,DCA曲线表明使用此模型在40%阈值以下对临床决策有获益。【结论】1.术前曾有寒战发热症状、入院查体阳性、术前血尿酸<220umol/L、术前血白细胞>10.0×109/L、术前血白蛋白<35g/L、术前尿镜检白细胞阳性、术前尿培养阳性、完成术前抗感染时间≥9天、术者年手术量<20台是RIRS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2.本研究的Nomogram预测模型对RIRS手术患者的术后发热风险进行预测的可靠性、区分度较好,辅助临床决策可以带来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