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鼎湖山国家级然保护区内20ha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动态样地2005年和2010年两次调查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径级结构、个体消长、种群规模等动态变化情况,对群落结构动态和主要种群的更新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
(1)常绿阔叶林群落在同一演替阶段的五年时间内,群落相对稳定。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略微下降,Pielou均匀度指数不变,说明群落的均匀度不变,但物种多样性略微下降。缺失的20个种和新增的2个种为样地稀少种,群落组成结构较稳定。群落内优势种明显,锥栗、荷木是主要优势物种,5年间优势度增加。无论从多度还是重要值,种水平的变化较科水平大。热带性成分地位提升,而温带性成分地位降低。地形和空间因素对鼎湖山大样地的物种分布和种群更新有影响,物种分布和更新具有非随机性,生境异质性对不同树种的限制性也不同。
(2)2005年和2010年大样地内以及不同生境DBH≥1cm的木本植物个体径级结构均呈明显的倒“J”形连续分布,小径级个体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表明群落有小个体径级储备,总体上更新良好。死亡多数发生在小径级(DBH<5cm的死亡比率占70.26%),随着径级的增大,死亡所占比率降低。重要值前10的树种死亡径级结构与2005年个体的径级结构相似。其中锥栗、荷木和黄杞的径级结构呈单峰型,小径级的个体储备少,属于中径级储备的稳定型种群。其余7个树种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形分布,属于增长型种群。5年间,共存的175个共存树种中,30.29%个树种的平均胸径减小,67.43%个树种平均胸径增加,平均增长0.46cm。5年间胸高断面积净减少1.19m2/ha,死亡损失的BA超过补员新增的BA和树木生长的BA。群落垂直结构变化不大,不同生境与大样地类似,2010年灌木所占比率增加,小乔和乔木所占比率下降。
(3)5年间,鼎湖山20ha森林动态样地的木本植物个体数由71457株减少到60067株,降幅为15.94%。死亡量大于补员量(补员6683株,死亡18073株),样地平均死亡180.73株.ha-1yr-1,平均补员66.83株.ha-1yr-1,年死亡率(5.83%yr-1)大于年补员率(2.36%yr-1)。10个主要树种中,有9个的死亡率大于补员率,其中有8个种的补员率小于1%yr-1。补员和死亡在不同物种以及不同生境间分布不均匀。3种生活树木不同成熟阶段的死亡个体所占比率不同,小灌木的生长期死亡个体比例最高,小乔成熟期死亡量比例最高,而乔木则是幼树死亡比例最高。
(4)群落中多度较大的物种,竞争更激烈,死亡株数相应也多。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荷木(Schima superba)和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这三个群落上层优势种,种群变化率均小于5%yr-1,属于变化幅度较缓的种群,基本维持原有规模。10个主要种群中光叶山黄皮(Aidia canthioides)死亡率最小(1.67%yr-1),补员率最大(7.26%yr-1);而红皮紫棱(Craibiodendron kwangtungense)的死亡率最高(12.33%yr-1),补员率最低(0.11%yr-1)。不同生境的群落大小变化率以及主要树种的种群变化率差异较大,其中山脊生境的群落变化率降幅最小(-1.88%yr-1),而高坡变化率降幅最大(-4.16%y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