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际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而且也是文化转换的过程。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是制约翻译质量的两大因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记载文化,传递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文化都带有鲜明的文化特性,正是这种文化个性所造成的文化障碍给翻译带来了很大困难;但另一方面,各种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共性,这就为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是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的转换。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际翻译就是文化翻译。
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不同流派的翻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翻译对策。有的倾向于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认为这样能忠实于原文并能把源语文化介绍到目的语中。有的则认为应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这样能引起译文读者与源语读者同样的反应和感受。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不足,任何一种方法均不可能解决翻译中所遇到的所有文化障碍问题。
译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再现源语的信息,尽量使译语读者获得的感受接近原作对源语读者产生的影响。笔者在翻译理论的学习中发现,奈达的“动态对等”(后又改称为“功能对等”)理论对文化翻译有十分有益的指导作用。“动态对等”理论顺应了跨文化交际和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趋势,打破了单纯语言形式和语义对比的模式,从文化分析和对比的角度研究翻译实践活动,并总结出一系列的“动态对等”原则,这对译者进行翻译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文以“动态对等”理论为原则,结合英汉语言不同的文化特点,探讨文化翻译的对策与方法。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章作者简略回顾了国内外翻译研究的发展进程,结合当前盛行的文化翻译理念,进一步探讨了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
第二章围绕两个主题进行讨论:1、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对比研究;2、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方法:归化和异化。
第三章阐述了“动态对等”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用于文化翻译的可行性。第四章以“动态对等”原则为依据,根据英汉两种文化之间的重合程度,作者将源语文化词语分为三种类型:1、字面意义和内涵意义均能和目的语达到等值的文化词语,其中包括那些属于源语文化但已被目的语读者认可,并已被目的语吸收的文化词语。对于这类词语,作者认为应采用直译和音译法。2、只能在内涵意义上与目的语等值的文化词语,可用两种方法获得“功能对等”的效果。(1)替换法:即用目的语中的文化词语替换源语中的文化词语,二者语义对等而表述形式有别;(2)意译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第二类词语中不能用替换法进行翻译的文化词语,即目的语中不存在与源语等值的“对等语”或“对应语”。3、源语中特有文化词语,通常需要加注或增加诠释性词语才能使内涵意义得以传达。
第五章对全文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活动,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活动。作者认为,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对处理翻译中的文化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一建立在等效论基础上的翻译理论,较好地解决了直译与意译之间的矛盾。虽然文化翻译的方法灵活多样,但翻译时所遵从的等效原则却是不能随意改变的。一个成功的译者,不仅要熟悉源语与目的语文化,还应掌握语言转换的技巧,只有这样才可能忠实地再现源语信息,实现有效地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