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精氨酸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可生物降解,其降解产物具有营养作用和药理功效。因此,将聚精氨酸作为膜材料引入微胶囊的制备,有望获得一种具有介入治疗性效果的药物载体。实验考察了聚精氨酸用于微胶囊的制备,并对所制得的聚精氨酸/海藻酸钙微胶囊的性能进行了考察。 首先,以聚精氨酸与海藻酸根离子发生聚电解质结合反应为基础,采用静电法制备微胶囊,并考察物理和化学因素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确定了实验的基本操作参数(6#平针头,泵速4ml/h~20ml/h,液面距15mm,液滴发生装置:脉宽2ms,频率80Hz,阈值电压275V。氯化钙浓度0.1M,海藻酸钠浓度0.8%~1.5%(w/v)),制备出粒度大小均匀(可控范围从200μm~500μm)、球形度好、表面光洁的微胶囊。 其次,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考察了海藻酸钠浓度、成膜时间、聚精氨酸分子量和聚精氨酸浓度对聚精氨酸/海藻酸钙微胶囊膜强度和膜通透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微胶囊的膜厚较薄(10μm左右),膨胀程度较大(膨胀率均在1.2以上),但膜强度较好,无微胶囊胀破现象。同时,所制得的微胶囊均显示出良好的药物包埋效果和良好的通透性能(大部分包封率均在96%以上,最高可达98.5%)。 次之,采用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初步考察所制得的聚精氨酸/海藻酸钙微胶囊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在微胶囊的内外,细胞均能够正常地生长,微囊材料本身对细胞生长无明显的毒性作用。同时,微囊膜的表面光洁、无粘附现象,微胶囊的球形度保持良好,生物相容性较好。 最后,模拟体内生理环境,以牛血红蛋白和氟尿嘧啶分别作为多肽类药物分子与小分子药物的代表,初步考察其药物释放动力学。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微胶囊对于大分子药物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8h对Hb释放达58%,并且仍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对于小分子药物释放作用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