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种资源的抗瘟性评价及分子标记鉴定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uhututu1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agnaorthe oryzae)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威胁全世界水稻产量。长期的实践证明,利用水稻自身抗性基因培育持久、广谱抗稻瘟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为有效的措施。因此,挖掘并鉴定稻种资源中优良抗稻瘟病种质,并结合分子标记技术检测抗瘟种质的抗稻瘟病基因组成,为合理利用优良抗病种质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针对82份广东省栽培水稻材料、108份转基因水稻材料及本实验室育成的11份万金B近等基因系及基因聚合系水稻材料,进行了叶瘟的抗瘟性评价,同时结合目前应用于抗病育种工作中的9个主效抗性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分析和检测82份栽培稻携带的基因类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取苗期喷雾接菌的方法,鉴定82份水稻材料的抗瘟性,绝大部分供试水稻材料的抗稻瘟性表现较好。其中宽抗谱材料11份(13.4%)、中等抗谱材料55份(67.1%)、窄抗谱材料16份(19.5%)。其中11份宽抗谱材料的抗病频率在68%~80%范围内,品种N40和ZB390的抗病频率最高为80%。2.通过苗期喷雾接菌,对本实验室初步育成的万金B近等基因系及基因聚合系进行抗稻瘟病鉴定,相比轮回亲,所有供试材料稻瘟病抗性均显著提高,且随着聚合基因数量的增加,稻瘟病抗病频率、抗谱均随之增强。3.针对华南农业大学提供的以粳稻品种日本晴为受体,转入药用野生稻抗逆性基因的108份转基因水稻材料,采用苗期接菌的方法,供试的转基因水稻材料少数存在抗病性,已能够说明转移并利用药用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对于水稻的创新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4.利用稻瘟病主效抗性基因Pita2、Pia、Pita、Piz、Pizt、Pikh、Pik、Pikm、Pib,已开发的功能性标记或共分离标记鉴定82份栽培稻的基因类型、其中绝大部分供试材料在2~5个基因位点含有抗性基因,且随着抗性基因位点数量的增加,供试材料的抗病性呈上升趋势。82份供试水稻材料中Pita2、Pia、Pita抗稻瘟病基因频率较高,分别占79.3%、78.0%、63.4%;其次是Piz、Pizt、Pikh抗性基因,分别占50%、41.5%、34.1%;仅有3个品种携带Pik基因,有2个品种携带Pib基因,未发现携带Pikm的抗性基因。Pikm基因可能已丧失育种价值,其余8个抗性基因可与其他基因搭配使用于抗稻瘟病改良育种工作中。
其他文献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障身心健康的基础.当前,晚睡熬夜、久坐不动、膳食不合理、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在大学校园内十分普遍,而艺术院校的情况更为突出,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
以海陆杂交棉稳定品系E-31作母本,常规陆地棉品种中棉所19号作父本,根据该组合6世代(P、P、B、B、F、F)的田间实验资料,以及F群体130个单株240个RAPD引物的筛选扩增结果,综合
在世界小麦的生产中,由小麦条锈菌引起的条锈病是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它经常危害着全世界小麦的生产.在杂交小麦育种和常规育种中,明确不同亲本材料的抗病基因组成及其遗传特点
在硼砂缓冲液调节pH条件下,以EGTA(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C14H24N2O10)为滴定剂,用钙离子选择性电极指示终点的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海水中的钙。与用指示剂判断终点的方法相比,可减少目测终点的人为误差。为了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本文对电位滴定仪的工作条件进行实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采用动态等当点滴定(DET)模式,起始滴定剂加入所需体积的85%~90%,最大加液量0.5mL、最小
小麦赤霉病也称镰刀菌穗枯病,在中国是仅次于条锈病的第二大小麦病害,是粮食安全的主要障碍.因此,抗赤霉无毒素育种已成为育种家关注的重要课题.在抗赤霉无毒素生物技术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