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小麦相关论文
小麦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提高小麦单产成为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矮秆基因的利用,在上......
杂种优势的利用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杂交亲本的创制是当前杂交小麦应用的限制因素之一。小麦杂交制种需选育具备优良农艺性状和......
野生二粒小麦是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供体祖先种,具有籽粒蛋白质含量高且籽粒微量元素含量高等特点。现代栽培小麦具有较高的产......
本试验以6个优质材料和7个丰产材料作为供试亲本,采用化学杂交剂Genesis杀雄技术,按优/优、优/丰和丰/丰三种组配方式得到23个杂交小......
在世界小麦的生产中,由小麦条锈菌引起的条锈病是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它经常危害着全世界小麦的生产.在杂交小麦育种和常规育种中,明......
选用6个杂交小麦及其7个亲本材料在200kg/hm~2(下文称200N)和0kg/hm~2(下文称0 N)2种N肥水平下,研究了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组织......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产量潜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有30多年,但应用面积很小,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杂种......
为了探明杂交小麦F1品质的组配规律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规律,本研究选取具有不同品质类型的14个亲本材料,以8种设计,按照强筋......
试验研究表明 :小麦两用不育系C49S适用性广 ,配制的杂交组合产量高 ,增产潜力大 ,就地可以制种和繁殖不育系 ,有利于大面积推广和......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世界人口的剧增,带来的粮食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培育高产、稳......
小麦近缘物种中蕴藏着极丰富的优良基因。可以通过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的方法导入普通小麦,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丰富遗传多样性,......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1B染色体短臂被黑麦1R染色体短臂取代形成了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小麦-黑麦1BL.1RS易......
学位
一直以来,植物生长都面临干旱、低温、高盐和病虫害感染等生物及非生物胁迫。为了应对这些危害,植物在形态及生化特性方面进化出一......
摘要 [目的]筛选适宜的小麦杂交种高产制种技术。[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父母本不同的行比和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对杂交小麦制种......
本文就一些化学物质对生态不育小麦 ES-1 0异交结实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化学药剂 CSC3、CSC4、CSC5、CSC6、CSC7能......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为探讨镉(Cd)对杂交小麦必需矿质营养元素吸收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利用Hoagland营养液添加和不添加CdCl2·2.5H2O的培养方法,对BNS型......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在5月27日举行的世界种子大会(北京)中外企业合作签约仪式上,北京种企签下1500万美元的进出口大单,中国的杂交小麦将推广到巴基斯坦。......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我国杂交小麦的研究起步较早,且有三系、两系之分。就目前来说,三系大都难于配套,且成本高。两系制种,又分不育系(光温敏)制种和化杀制种......
该项目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组织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2家国内......
臭名昭著的地沟油,经过绿色化学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处理,变成了可广泛应用于汽车燃油的生物质柴油;创制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的新方法与......
为创制杂交小麦白粉病抗性定向改良育种新体系,以白粉病抗源材料N95175、N9134为抗病种质,以强优势杂交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和......
为了解奇善宝(海洋寡糖生物制剂)对杂交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选用西杂5号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奇善宝拌种及在拌种基础上不同生育......
随着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和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相......
为了建立T.Spelta 1Bs染色体育性基因Rf3和rfkl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体系,提高选育效率,对T.Spelta 1Bs染色体上育性基因Rf3和rfk1进......
研究了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6个杂交小麦及其7个亲本不同器官的氮转运,结果表明:施氮时叶中的氮转运受到极显著的促进,其氮转运量为......
北京、海南、云南……春节至今,虽然北京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中心(以下简称杂交小麦中心)主任赵昌平一天都没闲着,但他非常开心:小麦中......
记者拨通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负责人冯树英的电话时,58岁的他正在山西运城的杂交小麦育种基地忙活。他透露了一个好消息,2013年6......
<正> 由于常规育种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处于爬坡阶段,作为南方麦区的小麦育种工作者,在选育和......
现任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所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重庆市大田作物生产指导专家,重庆市遗传学会......
【目的】通过亲本条锈病的抗性评价预测F1代杂交种的抗病性,增强杂交小麦抗病育种的可预见性。【方法】以CYR23、CYR31、CYR33、CY......
采用AL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L18A及保持系18B和恢复系99AR144-1配置杂交组合,利用得到的F1、F2世代以及测交群体aBC1、bBC,和cBC1,对小......
氮肥影响作物的碳氮代谢及生长发育。选用6个杂交小麦及其7个亲本材料在施氮(200kg/hm^2)和不施氮(0kg/hm^2)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生育期......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杂交小麦普及推广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基因推导法和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恢复系MR168的抗......
利用灰色分析,对20个K型杂交小麦组合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单株穗数,主茎小穗数和穗粒数对单株粒重的影响较大,K豫3A*豫麦2号等6个组合的评......
对小麦2个环境敏感型雄性不育系和23个恢复系间的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研究表明:二系杂交小麦产量优势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穗数优势,......
摘要[目的]研究杂交小麦制种工作中辅助授粉措施对异交结实和制种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京麦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竹竿、绳子、汽油......
摘要[目的]研究较低种植密度条件下杂交小麦的节水特性,为杂交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种植方案。[方法]采取春季不灌水(W0)、灌1次水(W1)......
试验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分为低产组、中产组、高产组和超高产组4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