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栻作为南宋大儒,在历史上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并称“东南三贤”。张栻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其原因在于他—方面继承了以胡宏为代表的湖湘学派学统,而另一方面又在与朱熹的论学激辩中对朱熹的修养工夫有所择取。张栻一生思想的展开是以“仁”为基点,不论是在对胡宏的继承方面,还是与朱熹的“仁说”之辨,对“仁”的讨论都表现出其学问的宗旨,这对理解张栻思想有重要意义。“仁说”之辨是张栻仁学思想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其二人的“仁说”之辨入手,通过分析他们二人对“天地之心”、“心之道”与“心之德”、“仁义礼智”四德、“爱之理”与“公”这些概念范畴的理解,来突显张栻与朱熹是从不同的立场来探讨对“仁”的认识。在“仁说”之辨展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张栻是基于主体道德实践的进路,在对“天地之心”、“心之德”等问题的理解上都表现出较强的主体道德的价值关怀,而朱熹则以天地生物之心的宇宙生化的进路来理解“仁”。二人在不同进路关怀上所表现出的不同,正是把握张栻思想进路的一个重要参照点。基于张栻与朱熹在“仁说”之辨中表现出的不同进路,追溯张栻主体性进路,不难发现,其主体性进路主要是受其师胡宏的引导。张栻在基本继承胡宏对“性”与“心之道”阐发的同时,始终坚持胡宏向内的察识仁体的主体道德实践进路,这正是张栻主体性进路形成的重要原因。但与此同时,张栻并未全盘继承吸收胡宏思想,而是在与朱熹论学中,同时吸收了朱熹的察识涵养并进的思想,即强调在察识仁体的同时,更加重视存养。由此可以看出,张栻正是在对胡宏主体性进路的继承以及对朱子工夫论进行择取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而这正是张栻思想的特点和意义,一方面张栻对胡宏主体道德实践进路的承继,也就表现在他与朱熹的“仁说”之辨的根本不同;另一方面他对朱熹工夫论的择取,其本身就是对胡宏思想的发展。所以说,张栻仁学思想的独特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补足与促进了湖湘学派的发展,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朱熹仁学思想的形成,对南宋诸学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