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球项目作为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型项目,技战术是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随着网球项目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与世界顶级选手仍有一定差距,因此网球技战术研究对促进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以及百分位法、灰色关联分析、判别函数等统计方法,从局、分竞赛过程、比赛状态和击球线路四个维度建立女子单打硬地网球比赛的战术运用效果评价标准和实力评估模型;同时从以上四个维度对当今优秀女子单打硬地网球比赛的战术运用效果和我国部分女子网球运动员战术运用效果进行应用研究,进而为运动员了解女子单打硬地网球战术运用效果的一般规律和运动员个体战术运用效果优劣势提供参考和评价工具。主要结论如下:
(1)本研究从局、分竞赛过程、比赛状态和击球线路4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标准,该评价标准能够对运动员比赛中战术运用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建立的实力评估模型能够对运动员战术运用效果以及双方战术运用效果的差距进行有效的测量。
(2)当今女子单打硬地网球比赛中发球局战术运用效果的平均水平比接发球局高。
(3)当今女子单打硬地网球比赛中得失分主要分布在前3拍,发球得分率最高,接发球得分率最低,3拍以后包括第3拍各拍次得分率较接近。发球局前两拍(发球和第3拍)战术运用效果较好,自第5拍之后战术效果不具备发球局优势;接发球局各拍次间战术运用效果差异不大;比赛中提高前5拍尤其是发球和接发球的技术效益,更容易提高比赛战术运用效果。
(4)当今女子网球比赛中在得失分拍次上底线击球和进攻击球状态是产生得失分的主要手段,进攻击球状态产生的技术效益最高,防守击球状态产生的的技术效益最低。比赛中提高底线击球和进攻击球的技术效益能够更好的提高整场比赛的战术运用效果。
(5)当今女子网球比赛在得失分拍次上斜线比直线更容易产生得失分,正手比反手更容易产生得失分且正手得分率平均水平高于反手。比赛中提高反手直线和反手斜线的技术效益,更容易提高整场比赛的战术运用效果。
(6)部分运动员战术运用效果评价结果
王蔷第2轮和半决赛局战术运用效果波动较小,发挥相对稳定,战术运用的平均水平较高;第3轮和1/4决赛局战术运用效果波动较大,发挥不稳定,战术运用效果平均水平稍低;前3轮比赛各分竞赛过程战术运用效果较好,半决赛中发球局前5拍技术效益偏低,接发球局第4拍和第6拍技术效益偏低。4场比赛防守击球状态技术效益偏低;半决赛中各比赛状态得分率多为不合格和合格水平,技术效益均偏低;击球线路中反手直线的得分率不稳定,技术效益偏低。
张帅第2、3轮比赛局战术运用效果平均水平高于对手,且波动较小发挥稳定,1/4决赛局战术运用效果平均水平与对手较接近但发挥不稳定;3场比赛中第1拍和第5拍技术效益偏低,接发球局各拍次技术效益整体较高;底线击球状态的技术效益较高,防守击球状态技术效益偏低;正手直线技术效益较高,其他三种击球线路得分率和产生的技术效益不稳定。
王雅繁比赛的局战术运用效果平均水平与对手较接近,但对手的局战术运用效果偏高水平区间,王雅繁的局战术运用效果偏低水平区间;分竞赛过程中第7拍及以后各拍、第3拍以及接发球的技术效益偏低;在击球线路中反手斜线的战术运用效果较高。
郑赛赛比赛的局战术运用效果低于对手;分竞赛过程中接发球技术效益不高;底线击球、防守击球和进攻击球得分率较低,导致技术效益不高;在击球线路中正手斜线的技术效益较好。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以及百分位法、灰色关联分析、判别函数等统计方法,从局、分竞赛过程、比赛状态和击球线路四个维度建立女子单打硬地网球比赛的战术运用效果评价标准和实力评估模型;同时从以上四个维度对当今优秀女子单打硬地网球比赛的战术运用效果和我国部分女子网球运动员战术运用效果进行应用研究,进而为运动员了解女子单打硬地网球战术运用效果的一般规律和运动员个体战术运用效果优劣势提供参考和评价工具。主要结论如下:
(1)本研究从局、分竞赛过程、比赛状态和击球线路4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标准,该评价标准能够对运动员比赛中战术运用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建立的实力评估模型能够对运动员战术运用效果以及双方战术运用效果的差距进行有效的测量。
(2)当今女子单打硬地网球比赛中发球局战术运用效果的平均水平比接发球局高。
(3)当今女子单打硬地网球比赛中得失分主要分布在前3拍,发球得分率最高,接发球得分率最低,3拍以后包括第3拍各拍次得分率较接近。发球局前两拍(发球和第3拍)战术运用效果较好,自第5拍之后战术效果不具备发球局优势;接发球局各拍次间战术运用效果差异不大;比赛中提高前5拍尤其是发球和接发球的技术效益,更容易提高比赛战术运用效果。
(4)当今女子网球比赛中在得失分拍次上底线击球和进攻击球状态是产生得失分的主要手段,进攻击球状态产生的技术效益最高,防守击球状态产生的的技术效益最低。比赛中提高底线击球和进攻击球的技术效益能够更好的提高整场比赛的战术运用效果。
(5)当今女子网球比赛在得失分拍次上斜线比直线更容易产生得失分,正手比反手更容易产生得失分且正手得分率平均水平高于反手。比赛中提高反手直线和反手斜线的技术效益,更容易提高整场比赛的战术运用效果。
(6)部分运动员战术运用效果评价结果
王蔷第2轮和半决赛局战术运用效果波动较小,发挥相对稳定,战术运用的平均水平较高;第3轮和1/4决赛局战术运用效果波动较大,发挥不稳定,战术运用效果平均水平稍低;前3轮比赛各分竞赛过程战术运用效果较好,半决赛中发球局前5拍技术效益偏低,接发球局第4拍和第6拍技术效益偏低。4场比赛防守击球状态技术效益偏低;半决赛中各比赛状态得分率多为不合格和合格水平,技术效益均偏低;击球线路中反手直线的得分率不稳定,技术效益偏低。
张帅第2、3轮比赛局战术运用效果平均水平高于对手,且波动较小发挥稳定,1/4决赛局战术运用效果平均水平与对手较接近但发挥不稳定;3场比赛中第1拍和第5拍技术效益偏低,接发球局各拍次技术效益整体较高;底线击球状态的技术效益较高,防守击球状态技术效益偏低;正手直线技术效益较高,其他三种击球线路得分率和产生的技术效益不稳定。
王雅繁比赛的局战术运用效果平均水平与对手较接近,但对手的局战术运用效果偏高水平区间,王雅繁的局战术运用效果偏低水平区间;分竞赛过程中第7拍及以后各拍、第3拍以及接发球的技术效益偏低;在击球线路中反手斜线的战术运用效果较高。
郑赛赛比赛的局战术运用效果低于对手;分竞赛过程中接发球技术效益不高;底线击球、防守击球和进攻击球得分率较低,导致技术效益不高;在击球线路中正手斜线的技术效益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