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建筑(1897~1914年)色彩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中国近代城市中的经典范例,素以“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而闻名于世,那些与山海合一的自然风光相齐名的历史建筑,高低错落,疏密相间,片片红瓦点缀在绿树青山之间,构成一幅“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交织而成的优美画卷,而这其中尤以德国建筑风格最具代表性。德国平面设计大师冈特·兰堡(Gunter Rambow,1938-)到青岛后兴奋地说:“这是在现如今的德国都难以见到的如此完整的‘德国式的’城市!”本文通过对德国侵占时期青岛建筑色彩的理论性分析和数据性归纳,挖掘其形成的客观原因及深层次的人文社会原因,形成与其文化性密切相关的独特的建筑色彩图谱,为青岛未来的城市建设活动提供基本依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论述了青岛建筑色彩分析与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意义,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为正文的论述做铺垫。第一章,主要阐述建筑色彩设计的理论框架。本章共分两个小节,第一节论述了建筑色彩景观形成的特殊制约因素——色彩地理学。“色彩地理学”:作为建筑的构成要素,不同类型住房的色彩是就地取材与当地传统惯用色彩二者紧密作用的结果。第二节对色彩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简要阐述。色彩地理学和色彩学都是影响建筑色彩设计极为重要的因素,也是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以青岛建筑发展的时间为线索,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青岛建筑色彩的发展和演变,即建置前、建置初期、德国侵占时期、日本侵占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此勾勒出青岛建筑色彩发展演变的总体轮廓。第三章,本篇论文的重点,详细分析了在德国侵占时期青岛建筑色彩的发展状况和由此带来的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第一节论述了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时的历史背景。第二节,本文的重中之重,是对德国侵占时期(1897~1914年)青岛建筑色彩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分析了复古主义思潮的风格特点。然后分析了德国“青年风格派”建筑的风格特点,并大量列举和分析了两种建筑风格在青岛的具体实例。其次,对建筑色彩和建筑技术进行了简要阐述。最后,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单体进行色彩数据归纳性分析,总结出使用频率较高的颜色,以便将建筑更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第三节,从建筑色彩的角度对中西文化在青岛的碰撞与交融进行解读。在这次建筑风格的碰撞中,青岛是被深深影响的,这种影响彻底改变了这个城市的面貌,成为中国建筑中的一个亮点。第四章是对青岛建筑色彩规划的一个构想。
其他文献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也进行到关键阶段。在处置实务中,评估和定价问题成为制约不良资产处置的难点和“瓶颈”。目前实践中主要是对债
庙会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它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的证明,在人类的制度、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中一直都占有一席之地,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庙会文
破产法律制度起源于公元前118年的罗马法,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第一部破产法于1542年在英国问世,产生之初它的目的很单一,仅在于“债权人无限度的扣押并均分债务人全部财产,而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烟草行业为了应对国内外双重压力,先后进行了工商企业分离、取消县公司法人资格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初步形成了面向市场的烟草供应链框架。而工、商企业经
【主持人语】书评,当然不是“产品介绍”。它是“随笔”之一种。可是,何谓“随笔”?随笔的定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家们那里萎缩到了这种贫乏的程度,以至当今一说起“随笔”,就几乎
<正> 青年心理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学生与家庭之间特有的血缘、亲情关系决定他们与家庭仍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家庭与大学生心理问题
会议
<正>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采、背"两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3.学会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过程:
数字听力是英语听力训练中的一大难点,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准确地捕捉到数字信息,并快速记录。同时。数字听力又是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一大重点。通过数字读法及速记技巧训练,可以帮
小学各科的学习之中已经逐步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它作为一种新媒体、新技术受到广大教育者的欢迎。有关结果表明,交互式电子白板对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好
<正>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等人创立了古典政治哲学,其中包含的"公民性"思想深刻影响着古典公民教育的实践。然而,在由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所开启的"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