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聚落是基本的社会结构单元,是观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着眼点。生活在乡村聚落里的人们依照自然节律安排农时,展开日常活动,用仪式表达自身的观念体系。本文对西双版纳乡村聚落的象征研究,着眼于植物与人的关联,自然与人的连续性,其目的就是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画出一张生存分析地图。生存层面上的分析归根结底会在其生存活动上显示其根苗,因而日常的活动提供了本质上的结构。傣族乡村聚落是一个“空间”,而在这个单一民族的住居地中还隐含着一个“系谱”,时间将两者进行统合,共同演绎着日常的生活。日常的生活是在时间中展开,即受自然节律的控制。傣族聚落是一个宗教聚落,佛寺与民居形成二分态势,轮流执掌着社会时间,就象钟摆。在民居中的时间性与在佛寺的超时间性之间有一个鸿沟,人们总是试图为二者搭桥,因而产生了特有的职业。结构中含有意蕴,其表达需要仪式来完成。仪式与象征的纳入最终使二分的世界得以统一,即社会、宇宙的统一。“空间化”与“系谱化”同在聚落中演绎一个生命树的模态:同榕树一般,一面在地表上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一面培植强大的根系以供其生命。大自然在时空上与人展示出的交流、展示出人与它的历史,植物是社会变化的一个罗盘。傣族人以植物为介质阐述的是一种“双重性”的存在,是一种既包括心灵也包括躯体的整体存在。这种存在消弥了人类在宇宙间的“碎片化”状况,并把它纳入一个更大的统一体――社会、宇宙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