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纪录片《木作》字幕英译实践报告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gbmnma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受到冲击,对其加强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也相继涌现出了一大批以非遗为主题的优秀纪录片。2018年9月,非遗题材系列纪录片《中国手作》第一季《木作》在CCTV-9纪录频道一经播出便收获了积极热烈的反响。该纪录片将镜头第一次聚焦于中国的木文化,以期引导观众关注中国传统木作之美及强化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本文是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下文化纪录片《木作》字幕文本英译的实践报告。该纪录片字幕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意合句、文化负载表达以及现场采访的口语化表达,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不仅会受到一般字幕翻译固有的时空限制,还会受到语言、文化以及交际层面的制约。而在中国当代译学研究领域,生态翻译学自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提出以来一直备受关注。该理论将翻译方法简括为“三维”转换,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下,相对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可见,生态翻译学理论对解决本次翻译项目中的难点具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经过研究和分析,本文在确保目标字幕文本尽量简洁即其每行字符数不超过最大值的基础上,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具体而言,在语言维层面针对意合句的翻译,可以采取增加衔接词以及转成分词结构的翻译方法;在文化维层面针对文化负载表达的翻译,可以采取直译、音译、直译与音译相结合以及释译的翻译方法;而在交际维层面针对口语化表达的翻译,则可以采取明晰模糊表达以及整合零碎信息的翻译方法。本实践报告旨在为翻译中国类似文化纪录片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从而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尽一份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西北地区煤田地震勘探主要以陆地勘探为主,湖泊、河流较少,水上地震勘探方法一直处于盲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首次应用于水上地区,针对勘探区特殊性。首先,通过试验选取适合本
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够独立思考,善于思考,从知识中获取更多的营养.课堂的活跃,让学习主体动起来,把枯糙无味的学
民族婚俗作为民族民间艺术组成重要的一部分,是极具地域性风貌的社会大型活动。其中蕴含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类关系的思考和认知,并通过服装、饮食、行为、造物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当代婚礼设计发展迅速,民族婚俗文化引入当代婚礼设计势不可挡。本研究将大理白族婚俗置于设计学的视野下,结合大理白族婚俗的历史发展,立足喜洲、海东、洱源三地的白族进行田野调研,来分析大理白族婚俗的共性特点,在研究大理白族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健康素养普遍不高,因体力活动不足带来的老年人健康问题越发显现。为解决这一难题,需将与老年人体力活动密切相关
高校医院承担着全校师生家属之健康工作,对全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对教书育人等核心工作起着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同一般的地方医院相比,高校医院的护理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教师应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怀揣质疑的态度,去完善自己的新知旧识.学生质疑问题正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表现
儒家学派的三位大师孔子、孟子和荀子对《诗经》都有深刻的研究,但三家用《诗》、说《诗》的角度却不尽相同:孔子着重从道德教育角度以兴说《诗》,孟子注重从辩难角度以意说《诗